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政治局会议再提债市“科技板“,今年科创债券发行同比增长60%,未来“含科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①存量科创债券中,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科技行业规模占比合计仅约3.52%。
                ②与科创企业特征适配的信用评估体系更加关注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全面评估,捕捉企业未来增长动能,客观评价企业技术驱动价值。

财联社4月25日讯(编辑 杨斌)今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发布,再次提及“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债市对科创企业乃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支持正在加大。

当前存量科创债券市场扩张较快,今年科创债券已发行3700多亿,同比增长60%。但科创债券“含科量“有限,融资期限不长,且对高科技产业的直接支持力度尚显不足。未来,科创债券的“含科量”有望提升,业内认为债市投资者、评级机构等也需要构建新的评估体系与科创企业的特征适配。

存量科创债券“含科量”有限

目前,我国主流的科创债券主要为在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简称“科创公司债”),和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科创票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发行405只科创债券,规模合计3727.56亿元,同比增长了60%。其中,科创公司债发行197只共计1930.33亿元,科创票据发行208只,共计1797.23亿元。

从今年已发行的科创债券来看,票息最高的“25红豆SCP001(科创票据)”可达7.70%,多只科创票据票息超过4%。发债人中,不乏TCL科技、中兴通信、京东方、特变电工等新兴行业中的知名企业。

图:今年发行的票息较高的科创债券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不过,科创债券的发行人仍以传统行业居多,且债券发行期限偏短,科创公司债发行期限更长。此外,科创债券发行人仍以国企为主,民企参与较少且融资成本较高。

截至最新,存量科创债券市场规模约1.89万亿元,其中科创公司债约1.23万亿,整体规模较2024年末又扩张了3000多亿。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李勇在4月中旬对存量科创债券的研究中指出,存量科创债久期总体不长,约为2.88年。一方面提示当前科创债券的存在为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灵活的短期融资渠道,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其对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相对不足。

李勇的统计还显示,存续科创债规模位列前五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煤炭、公用事业、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合计占比达58.7%;而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科技行业占比合计仅约3.52%。科创债整体自创立以来更多地服务于传统产业的融资需求,而对高科技产业的直接支持力度尚显不足。

科创债券需要新的投资逻辑体系适配

今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稿发布,内容提到“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这是既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后,最高层面再次提及债市科技板的建设。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将科技创新债券作为债市结构优化的重点方向之一。

中诚信国际研报认为,债券市场在支持重点领域融资、加强产业引导和结构优化等方面或逐渐发挥作用。随着相关制度安排逐渐落地,科创债券的信用支持机制、定价体系和风险缓释路径有望进一步细化与完善,进而提升债市整体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随着债券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未来科创债券的“含科量”有望提升。对于债市投资者,科创债券也需要新的投资逻辑。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表示,评级公司应突破传统评级逻辑,构建与科创企业特征适配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重“质”而非“量”,摒弃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维,更加关注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全面评估,深入挖掘企业的内在价值。二是注重前瞻性分析和预测,针对科创企业技术迭代快、成长弹性高的特点,增设预测性指标,捕捉企业未来增长动能,帮助投资者识别“明日之星”。三是强化对技术实力全链条评估,技术实力是科创企业发展之源,构建围绕技术能力的多维度评估矩阵,客观评价企业技术驱动价值,精准识别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创企业。

李勇认为,科创债不同行业之间的估值分布结构反映了市场对不同行业未来增长潜力和偿债能力的不同预期。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多地产业升级的推进,各行业可能会经历市场对其债券定价的重估,高科技行业、大消费行业及新兴服务业等领域主体发行的科创债在收益空间上仍可观。

科创板最新动态 科技创新&数字经济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