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兴森科技2024年报出炉:双主业营收稳定增长 攻坚FCBGA封装基板国产化未来可期
4月24日晚间,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发布。过去一年,兴森科技的多项业务展现出韧性,更重要的是,最新出炉的成绩单凸显了其在FCBGA封装基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决心。

4月24日晚间,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森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发布。过去一年,兴森科技的多项业务展现出韧性,更重要的是,最新出炉的成绩单凸显了其在FCBGA封装基板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决心,特别是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关税风波为半导体行业再添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兴森科技攻坚国产化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持续苦练内功 双主业营收增长

兴森科技2024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8.17亿元,同比增长8.5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6亿元,同比增长199.53%。今年一季度,兴森科技则实现营业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13.77%。

据悉,兴森科技主营业务聚焦于“先进电子电路”和“数字制造”两大战略方向,经过31年的持续深耕与发展,具备覆盖先进电子电路全类别产品的技术能力,基于Tenting减成法、Msap改良半加成法和SAP半加成法工艺的持续精进,涵盖传统高多层PCB板、软硬结合板、高密度互连HDI板、类载板(SLP)、ATE半导体测试板、封装基板(含CSP封装基板和FCBGA封装基板)等全类别产品,可为客户提供研发-设计-制造-SMT贴装的一站式服务。

过去一年,兴森科技围绕传统PCB业务和半导体业务两大主线开展。

一方面,受益于行业复苏,PCB业务收入表现维持稳定,实现收入43.00亿元,同比增长5.11%,毛利率26.96%。其中,子公司宜兴硅谷专注于国内通信和服务器领域,目前兴森科技已对其进行调整,并同步导入数字化体系,此后宜兴硅谷将集中精力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自身良率水平和交付能力,调整客户和产品结构,并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北京兴斐HDI板和类载板(SLP)业务稳定增长,其受益于战略客户高端手机业务的恢复性增长和份额提升,实现收入8.61亿元,净利润1.36亿元。

另一方面,去年其半导体业务(包括IC封装基板业务、半导体测试板业务)实现收入12.85亿元,同比增长18.27%。其中受益于CSP封装基板业务的贡献,IC封装基板业务实现收入11.16亿元,同比增长35.87%。去年,CSP封装基板业务进一步提升了射频类产品比重,并向汽车市场拓展,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单价的方向拓展因而有所优化,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广州兴科项目当前订单需求持续向好并已启动扩产,计划逐步将其产能扩充至3万平方米/月。同时,半导体测试板业务平稳发展、其良率、准交率和客户满意度持续提升,30层及以上高阶产品的占比持续增长,季度间接单规模、大客户份额占比和产值规模持续增长,整体发展前景良好。

不过根据最新年报,FCBGA封装基板业务仍处于投入期,受限于行业需求不足、认证周期较长以及订单导入偏慢,去年兴森科技的归母净利润承受了一定压力——但即便如此,兴森科技在FCBGA封装基板领域的投入并未减少,据兴森科技披露,去年FCBGA封装基板项目整体费用投入达7.34亿元,显示出兴森科技在战略上对于这一业务的重视。

多年以来,兴森科技持续苦练内功,不断进行工艺能力创新,根据CPCA发布的第二十三届中国电子电路行业排行榜,兴森科技在综合PCB百强企业位列第十四名、内资PCB百强企业中位列第七名。根据Prismark公布的2024年全球PCB前四十大供应商,兴森科技位列第三十名。同时,兴森科技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承担了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项目和多项省市级科技项目。

2024年,兴森科技研发费用为4.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60%;兴森科技及下属子公司累计申请中国专利75件,已授权中国专利31件,新获注册商标14件,新发表论文2篇。截至去年末,兴森科技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且仍有效中国专利616件,累计拥有授权且仍有效国外发明专利22件;累计拥有注册商标87件;软件著作权85件,美术著作权1件;累计发表论文271篇。

兴森科技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也频获外界认可。年报显示,去年兴森科技“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规模定制高密复杂电路设计制造数字平台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规模定制高密复杂电路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数字平台”项目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兴森科技表示,公司全员将在董事会的带领之下,坚守“先进电子电路主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和高端封装基板战略为客户提供高可靠、高技术、高价值、高满意度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提升。

具体来看,传统PCB样板业务之外,兴森科技将推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在PCB量产、CSP封装基板和FCBGA封装基板业务板块的落地,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工程自动化、工艺数字化和工艺知识库的能力提升,实现从设计、制造、供应链、物流环节的数字化体系建设和完善。

FCBGA封装基板领域,兴森科技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工艺能力创新,一方面努力实现行业领先的良率水平和交付表现,为后续大批量量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市场拓展能力,在实现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封装厂的全面覆盖之后,努力拓展海外标杆客户实现出海。

此外,兴森科技将深入践行“顾客为先、高效可靠、持续创新、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客户分级分类规则,重点围绕TOP客户的顾客满意度,通过全系统、全流程、全过程“零缺陷管理”来实现客户满意度提升,并坚持以客户满意为导向提供准确而高效的服务,实现共同成长。

战略投资FCBGA封装基板攻坚国产化

实际上,在兴森科技的主业中,FCBGA封装基板布局尤为值得关注——FCBGA封装基板项目为兴森科技的战略性投资,兴森科技自2022年起正式进军FCBGA封装基板领域,经过持续投入,目前已取得显著进展。

据兴森科技今年1月最新披露的调研纪要,截至目前,其FCBGA封装基板项目的整体投资规模已超35亿元,第一期第一阶段产能建设基本到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验厂客户数达到两位数,样品持续交付认证中,良率持续改善中,样品应用领域包括服务器、AI芯片、智能驾驶、交换机晶片、网卡、通信产品等,具体应用视终端客户产品应用而定。

值得关注的是,FCBGA封装基板长期以来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企业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

近期美国政府掀起的关税风波愈演愈烈,多国均表示正在评估美国关税政策对相关业务带来的冲击。由于美方朝令夕改,当前关税形势尚未明朗,这对于处在关键核心科技领域的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自2018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就开始实施对中国企业的“实体清单”制度,通过将特定中国企业列入该清单,限制其获取高端芯片及其他关键技术;2022年11月,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针对高算力芯片以及先进芯片设备的出口,旨在进一步制约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随着2025年1月31日BIS新的出口管制白名单规定的生效,全球仅有通过7家先进封装厂获得了BIS认证,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认证的企业中没有一家中国大陆企业。

这意味着,台积电等境外厂商将停止向大陆供应16nm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芯片,新规已经影响到中国芯片设计厂商, 封装厂等相关先进产业的生产与交付,也严重影响到中国FCCSP、FCBGA等封装基板的交付节奏。正因此,目前正处于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的攻坚期。

而FCBGA封装基板正是现代半导体封装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摩尔定律接近极限、晶圆制程成本过高背景下,先进封装技术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高端封装基板是支持先进工艺下巨量I/O提升的核心载体。据了解,FCBGA封装基板高性能和高密度的特点使其成为高端芯片封装的理想选择,主要用于高性能芯片,如CPU、GPU、FPGA等,适用于人工智能、5G基站、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对数据处理和传输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

在此背景之下,尽管FCBGA封装基板现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经营层面面临一定压力,但兴森科技为了解决国内高端封装基板供应的“卡脖子”问题仍坚定不移地推进业务。

展望2025年,兴森科技预计FCBGA封装基板项目小批量订单会逐步上量,公司一方面将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能力、工艺能力和产品良率,通过工厂层面的良好运营表现增强客户信心,为更多打样机会和量产订单的导入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在全力拓展国内客户的基础上,持续攻坚海外大客户,争取持续的审厂、打样和量产机会,把握海外客户供应链本土化的机会,争取2025年完成海外客户产品认证。同时,工厂层面亦将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持续降本减负。

面向未来,兴森科技已确立了“全球先进电子电路方案数字制造领军者”的愿景。

据Prismark报告,PCB行业2024年-2029年产值预计从736亿美元增长到947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2%,而受益于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智能汽车产业发展,以18层及以上PCB板、高阶HDI板为代表的细分市场预计将迎来强劲增长,后续兴森科技传统PCB业务发展有望提速。同时在FCBGA封装基板业务领域,凭借坚定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兴森科技不仅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有望在国产替代的攻坚期取得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逐步拓展,兴森科技将在半导体封装基板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公司经营透视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