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大直径硅材料产品,在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给主流的半导体零部件厂商,销售收入占比在70%左右;另外30%营收来自于海外。 ②公司预计2025年原始多品硅原料市场价各将继续维持历史价格中枢低位运行,对毛利率水平带来积极影响。
《科创板日报》4月25日讯(特约记者 高青)4月24日晚,国内分子诊断龙头企业之江生物(688317.SH)交出了一份营收下滑但亏损收窄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34.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7亿元,同比减亏0.0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28亿元,同比减亏0.27亿元。尽管业绩承压,公司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及持续研发投入,展现了战略调整的初步成效。
从产品结构来看,核酸检测试剂盒仍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但分子诊断仪器收入下降明显,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拖累。
数据显示,核酸检测试剂盒2024年实现收入1.48亿元,占总收入的82.71%,同比下降26.39%。毛利率为76.57%,同比增加1.3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产品性能优化。分子诊断仪器收入为0.09亿元,占总收入的5.00%,同比下降84.01%,毛利率为-150.58%,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销量减少及检测车销售的影响。
分地区来看,之江生物2024年境内市场实现收入1.66亿元,占总收入的93.00%,同比下降37.43%。境外市场收入为0.09亿元,同比增长77.32%,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强境外市场开拓,产品结构优化及销量增加。境内市场的收入下降对整体业绩构成主要压力,而境外市场的增长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趋势。
分子诊断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8%。随着精准医疗、个性化诊疗需求的增加,分子诊断成为体外诊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然而,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之江生物研发投入为0.59亿元,同比下降3.64%,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2.90%,主要由于研发项目持续推进及技术升级需求。
作为当初的“新冠概念股”之一,之江生物在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技术积累。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国际市场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但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整体收入规模有所下降。公司HPV核酸检测试剂等产品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地位。
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募投项目“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累计投入1.39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6.35%;“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0.68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30.81%;“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累计投入0.25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21.64%;“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31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23.87%。上述项目均因宏观环境及行业政策变化等原因延期至2026年8月完成。
2024年,之江生物在行业需求变化中经历阵痛,但通过境外扩张与研发投入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技术投入,将是其扭转颓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