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业绩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原因为资管业务收入、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②加快子公司市场化选聘总经理的进程,在选优配强班子的基础上,同步指导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③全面优化薪酬分配机制,更加聚焦“价值创造”“正向激励”,让“多劳多得”“共创共享”落到实处。
财联社4月25日讯(记者 陈俊兰)2024年上市券商年报披露进入尾声,从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27家券商来看,自营仍然是证券业的业绩压舱石。
财联社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及上市券商定期报告统计了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业务净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数据结果显示2024年券商自营对营收的贡献最大。27家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净收入合计1500.12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30.86%。
整体来看,券商自营业务呈现三大特征,一是2024年的债市表现好;二是股市行情在第三季度成为转折点,为券商自营创造权益投资机会;三是券商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普遍大幅扩张,头部券商引领增长。
自营收入增幅超三成,六家收入超百亿
数据显示,目前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是中信证券(263.45亿元)、国泰海通证券(147.69亿元)、华泰证券(145.01亿元)、银河证券(115.03亿元)、申万宏源证券(105.65亿元)、中金公司(101.21亿元)、招商证券(95.27亿元)、国信证券(93.32 亿元)、广发证券(77.54亿元)、中信建投证券(77.28 亿元)。
从同比增幅变化上来看,27家券商中20家券商自营业务同比有所增长,多数券商增幅区间10%~70%。与头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自营业务规模和业绩基数通常较小,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同样的投资收益额相对于较小的基数来说,更容易体现在最终增幅的变化上。
其中,华林证券(+3417.04%)、红塔证券(+198.76%)、南京证券(+139.67%)、东兴证券(+138.40%)、国元证券(+122.80%)、广发证券(+117.38%)、东方证券(+106.31%)等7家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0%。从这7家券商披露的季度报告来看,自营业务从第三季度开始表现亮眼。
此外,增幅明显的券商还有华安证券(+83.58%)、浙商证券(+69.29%)、国泰海通(+61.84%)、国海证券(+56.65%)、银河证券(+50.21%)、国信证券(+49.91%)、招商证券(+41.57%)等7家券商,增幅均在40%以上。
与此同时,2024年有7家券商自营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下滑。分别是光大证券(-0.92%)、首创证券(-1.75%)、中金公司(-4.12%)、方正证券(-16.59%)、国联民生证券(-21.49%)、中泰证券(-52.6%)以及中原证券(-68.18%)。其中,中原证券下滑幅度最明显。
对于下滑原因,结合中原证券年报来看,2024年,中原证券债券自营业务延续强势表现,收入和投资收益率创近10年来新高,但在权益市场投资表现不佳,导致整体自营业务同比下滑。
头部券商中,中金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12%,聚焦中金公司自营业务,从单季度表现来看一季度和四季度的收入出现同比下滑,对于中金公司投资收益下滑,兴业证券研报指出,中金公司是由于衍生品业务表现低迷带来重资本业务的收入承压。其中,权益投资对应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净额同比-36.76%至41.75亿元,是投资收入的主要减少项目。
震荡行情下头部非方向性投资优势突出
2024年券商自营板块业绩爆发式增长,扛起增长大旗。具体到各家券商,又是如何交出自营“答卷”的呢?
通过国泰海通券商研报中的业绩归因分析、行业趋势研判、政策影响评估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来看,核心有四个方面:
一是交投活跃与利率震荡行情下,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强化,震荡行情下头部非方向性投资优势突出。
二是头部券商整体考核更趋向收益目标的达成,而非单一追求高收益。权益及固收自营投资均逐步转型非方向性自营业务,2024年四季度交易性债券资产整体规模较为稳定,同时实现了稳定的高投资收益。
三是相比而言,中小型券商判断方向的特征较为明显,利率震荡环境中,投资收益严重分化,部分通过大幅加仓交易性债券等方式把握住利率下行机遇,而对利率持相反观点的券商则导致投资损失。
四是利率震荡环境下,行业中权益与固收自营部门整合于同一部门之下,统一进行资产配置的趋势开始显现。
那券商具体又是如何执行的呢?财联社记者在自营业务收入规模居首、同比增速领跑的券商年报中,找到了关键答案。
华林证券提到,公司自营的债券投资专注于高安全边际的利率债券,谨慎规避信用债投资。在权益投资领域,公司专注于低估值、低波动性以及稳健股息的投资标的,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国泰海通证券称,公司通过优化交易投资策略,强化客群经营,提升交易定价能力,机构与交易业务的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具体来看,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是主要驱动因素,投资收益达130.42亿元,同比增长20.15%。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3.83亿元,进一步提升了自营业务的整体表现。集团还通过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了自营投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华泰证券称公司自营业务在报告期内表现稳健主要得益于其在权益交易、FICC交易及场外衍生品交易方面的专业能力。权益交易方面,华泰证券通过大数据交易、宏观对冲、创新投资等核心业务线,不断拓展新市场、丰富新品种、开发新策略,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持续推进系统平台国际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获取规模化、多元化绝对收益的核心能力。FICC交易方面,华泰证券践行跨境一体化战略,推进境内外业务融合和资产负债表通盘规划,积极探索业务增长新方向,持续打造FICC一体化交易平台,提升交易定价能力和投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