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家化业务健康度也获得大幅提升,2024年期末应收账款和存货分别较期初下降34.3%、13.3%,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64.9%。2025年一季度公司线上业务、美妆业务收入均获得同比两位数提升,进一步印证了战略调整对基本面的正向作用。
2024年,全球科技产业正被两股强大的力量驱动: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和不可逆转的能源结构转型。
一方面,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30年AI算力需求相比2020年将激增500倍,超过100 ZFLOPS,人类步入YB数据时代;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IEA)在其《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预测,仅在2023至2028年间,全球就将新增73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这两大趋势,共同构成了对高性能电力电子材料与元件的巨大需求场。
在这场宏大的产业变革中,一家专注于金属软磁粉、粉芯及芯片电感研发与制造的企业——铂科新材,凭借其核心技术卡位,正迎来高光时刻。
该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实现高效、稳定电能变换的关键一环,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黄金赛道。年报显示,铂科新材精准把握市场脉动,其“三条增长曲线”——金属软磁粉芯、芯片电感、金属软磁粉末业务在2024年均取得亮眼增长,验证了其战略布局的前瞻性。2025年,铂科新材持续向前迈进,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4.40%;实现净利润7376.41万元,同比增长3.13%,保持了稳健的经营态势。
当市场聚焦于算法与应用层时,支撑这一切的底层硬件技术往往是隐匿的巨人。铂科新材提供了一个范本,揭示了材料科学的创新如何驱动算力与能源两大引擎高效运转,以及一家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凭借技术迭代与战略协同,构建自身的增长飞轮。
技术驱动市场:铂科新材如何在AI和新能源时代脱颖而出
在AI浪潮与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铂科新材2024年业绩再攀高峰。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43.5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46.90%,业绩增长显著。
具体来看,公司在金属软磁粉芯、芯片电感、金属软磁粉末三个业务方向的持续突破,成为拉动公司实现业绩爆发的重要动因。
金属软磁粉芯制备的电感器和变压器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和低噪声的特点。随着下游应用场景的增加,铂科新材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数据中心等核心领域的粉芯销售均实现较高增长,这是技术领先性转化为市场份额的直观体现。
年报数据显示,作为公司核心业务板块,金属软磁粉芯业务在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20.2%,在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关键下游领域的需求驱动下稳步增长,市场领先地位得到巩固。
另一方面,AI算力的爆发式增长,也对芯片电感提出了全新要求。
有机构预测的未来十年AI算力500倍增长,直接转化为对GPU、FPGA、ASIC等大算力芯片供电模块的极致挑战:芯片制程逼近3纳米,工作电压降低,但电流需求飙升,同时要求供电单元极度小型化。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仅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年增幅便高达46%,在服务器整体占比中达到惊人的65%。
在此背景下,传统铁氧体电感在饱和磁通密度(Bs)和高频大电流下的表现已难满足前沿需求。铂科新材凭借在金属软磁材料领域的积淀,成功开发出适用于高达10MHz开关频率的金属软磁复合材料,并通过独创的“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制造出具有高效率、小体积、高可靠性、耐大电流特性的芯片电感。
这使其成为MPS、英飞凌等全球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大厂的关键供应商,并持续拓展新客户。芯片电感业务的高速增长,构筑了铂科新材的“第二增长曲线”。
财报数据显示,该业务板块在2024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销售收入达到3.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5.76%,强力印证了其在AI服务器、GPU等大算力应用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已成为公司业务发展规划中的主力军。
此外,金属软磁粉末已经成为公司另一具备潜力的增长极。
公司通过真空熔炼、气雾化、水雾化及高能球磨等核心技术,精准控制粉末的成分、粒径和形貌,从而掌握材料性能的源头。其自主研发的高饱和防锈铁硅铬(FeSiCr)粉末,实现了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1.5T)与低矫顽力(Hc≤100A/m)的优异组合,性能超越进口产品,已规模化量产并加速进口替代。同时,适用于更高频率的非晶纳米晶粉末也已进入量产导入阶段。
这些高性能粉末,不仅是其自身粉芯、电感产品性能的基石,也通过对外销售,切入广阔的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市场。
此外,金属软磁粉末业务亦取得高速增长,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994万元,同比增长47.31%。随着规划的6000吨现代化粉体基地(首期2000吨已于2024年建成)逐步释放产能,该业务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根据Canalys数据,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达1.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2.2亿部,同比增长7%。AI正深度赋能终端,2024年AI手机渗透率已达17%,AI PC出货量占比达17%(预计2025年达40%)。这些智能化升级趋势,对小型化、高性能的贴片电感需求持续增加,为铂科新材的先进粉末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此情况下,2025年,铂科新材再度取得开门红。根据一季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14.40%,净利润达7376.41万元,同比增长3.13%,为全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球布局加速,铂科新材迎接下一个增长周期
领先的技术必须转化为稳固的市场地位和持续的增长动能。
铂科新材通过深化市场拓展、加强客户合作与前瞻性产能布局,构筑了一个支撑其穿越周期的战略体系。这套体系的核心,是基于技术协同和产业链深度嵌入的运作逻辑。
根据年报披露,铂科新材的客户版图已覆盖了ABB、比亚迪、华为、MPS、TDK、台达、阳光电源等国内外电力电子、新能源、通讯及半导体领域的头部企业,这种广泛而深入的客户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高可靠性产品和技术协同服务的结果。
铂科新材并非简单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是通过整合从磁粉到电感元件的全链条能力,与客户共同进行技术方案创新。
这种“协同优势”模式,使其能更早洞察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超越买卖关系的战略互信。2024年其在数据中心赢得更多国内外认可,新能源汽车领域在巩固国内龙头地位的同时,海外市场取得较大突破,正是这种深度绑定、协同发展策略的成果。
面对AI算力和新能源带来的结构性市场机遇,产能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变量。
铂科新材对此进行了果断布局。在金属软磁粉末端,为应对需求增长和支持高端应用,公司启动了年产能达6000吨的现代化粉体基地建设,其中首期2000吨产能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剩余产能计划于2025年竣工。这将极大提升其在上游材料端的自主保障能力和规模效应。
在增长迅猛的芯片电感领域,公司在2025年2月通过定增成功募集资金3亿元,用于“高性能一体成型新型电感项目”建设。
此举不仅是现有产能的扩充,更是对生产环境、自动化水平和工艺精度的全面升级,旨在满足AI服务器、AI PC等爆发性需求,并为未来切入DDR、智能驾驶、光储一体等更广阔的半导体应用领域奠定坚实的制造基础。
在铂科新材内部,有一个被称为“梧桐树”计划的未来发展蓝图,即以核心材料技术平台(雾化制粉、绝缘包覆、成型工艺等)为“沃土”,滋养三大业务线(粉芯、芯片电感、粉末)“梧桐树”,结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果实”,从而吸引和服务全球“凤凰”客户。
这一战略的底气,部分源于其积累的“行业先发优势”,铂科新材曾率先推动金属软磁粉芯在变频空调、光伏逆变器、UPS、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这种开拓新市场、与行业领导者共同定义标准的能力,使其在竞争中常能掌握主动权。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是其行业地位的注脚。
展望未来,IEA预测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电力来源,且未来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95%将来自风能和太阳能;同时AI算力竞赛持续升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铂科新材所处的赛道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公司清晰的“四五规划”和2025年经营计划,显示出其正沿着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轴路径,向着“金属软磁材料及应用专家”的目标稳步前进,力图在时代赋予的机遇中,实现价值的持续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