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日报 4月24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一季度上海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5%;多家消费公司宣布将在日本涨价;3月份旅客运输量5944.6万人。
《科创板日报》4月24日讯(编辑 梁又匀),今日,小红书发布全员信,称公司基于信任设计机制,致力于建立与员工的长期关系。并宣布将从5月1日起,不新增现金或期权竞业,原有的现金和期权竞业全部释放。
其中,取消每隔一周多上一天班的“大小周”模式被讨论最广。小红书在内部信中表示,取消隔周周六工作的安排,是鼓励大家找到最能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工作方式与节奏。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如今头部互联网公司官宣主动取消“大小周”,给其他行业做了榜样。但也有不少网友不以为意,每月少了几天的双倍加班工资,是在客观上给所有员工降薪,同时工作强度却未必会下降。
尽管当下而言在部分行业中,加班、竞业仍然困扰着不少员工,但随着越来越多头部知名企业带头调整探索,将有带动更多企业做出改变,促成更为良性的社会用工环境。
早在2021年7月前后,国内就有主流的互联网企业就已官宣取消大小周模式,转为双休。其中,首批推出大小周上班制度的字节跳动,紧跟腾讯部分部门、快手之后也取消了大小周制度。
今年3月前后,国内多家科技、零售企业纷纷宣布将落实双休、优化员工工作效率等制度。例如,大疆在内部发起了9点前下班的“不加班”运动;美的和名创优品则提出了简化工作方式、减少开会时间等举措,都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
此次,小红书的内部信中,涉及的另外一个争议是竞业协议。据悉,在互联网行业,竞业策略源于高强度竞争,其本质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采用强制限制的手段阻止核心人才向同行流动。
在2020年以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处于以抢占用户、抢占市场、排除同类竞争对手的高强度竞争期,限制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墙脚”,或是带着技术独立创业的竞业协议,成为强化竞争壁垒的手段之一。
然而“竞业协议”模式发展多年逐渐被滥用,甚至非核心员工也需要签署同等严苛的竞业协议。
近日,人社部、最高法联合发布了一起涉及“竞业协议”的典型案例。员工李某主要从事保安工作,先后服务了两家公司。据李某的劳动合同规定,其月薪为3500元,主要职责为巡视楼宇街道维护秩序。当李某离职前往下一家公司担任保安后,上一家公司却以违反竞业限制为由,要求李某支付20万元违约金。
此类的离职索赔起诉案件,近些年已不是第一起。新疆某地的冷氢化车间操作工陈某、南京市某餐饮后厨配菜员刘某等都曾被报道遭遇“老东家”的巨额索赔。
相较于其他行业,互联网从业者对于是否接触公司核心机密等情况较为难以界定。在此前的多个判罚案例中,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基层运营、程序员、营销岗位员工,甚至实习生、第三方劳务派遣人员都曾因违法竞业协议被互联网企业索赔。比起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竞业索赔,企业最低仅需支付离职员工每月30%工资的补偿显得落差巨大。
此次小红书官方宣布,“不再通过竞业限制个体流动,仅要求同学履行信息保密和不招揽义务”,似乎迈出了打破互联网行业竞业协议“枷锁”的第一步。
近期企业纷纷跟进关注员工生活与工作平衡的背后,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观点认为,“内卷式”恶性竞争非常具有破坏性,无底线“卷价格”、跟风式“卷赛道”、围剿式“卷人才”,都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破坏产业链和市场环境稳定,阻碍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在法规、市场趋势、劳动者的主动选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意识到,竞争达到一定阶段后“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人力资本”。过分限制员工发展、收入与福利无法形成需求与价值创造的正向循环,反而会拖累行业进步。而率先提升组织能效、尊重员工主动性,则是走出“内卷式”竞争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