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科技产业正被两股强大的力量驱动:AI算力的指数级增长和不可逆转的能源结构转型。
4月23日晚间,工业硅与有机硅行业双龙头合盛硅业发布最新财报,核心业务在产品销售价格震荡筑底的趋势下,依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产能、降低成本,保持毛利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及销量持续提升,凸显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双龙头地位。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保持稳中有升,达到历史新高的266.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40亿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5.17亿元,比2023年增加53.07亿元,净现比达到2.60,保持健康的现金流水平。
在经过前期的低迷后,有机硅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从需求端来看,有机硅和工业硅的整体需求仍然呈现出强劲且多元的增长态势,正成为推动行业进入新上升周期的核心引擎。
2025年有望成为有机硅行情“分水岭”
近年来,有机硅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供需变化。从产能变化来看,2019—2024年期间,国内有机硅DMC产能从151.5万吨/年大幅跃升至330.344万吨/年。2024年被认为是国内有机硅产能扩张的“巅峰之年”。
在过去几年产能迅速增长的阶段,有机硅市场面临着较大的价格压力。当前,有机硅价格和盈利能力处于历史底部。但由于供给端新增产能有限,其价格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十分有限,市场孕育着价格修复的可能。
转机在于,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行业普遍呈现供需双增但阶段性错配的状态,已获得行业内企业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市场价格单边下行趋势逐步得到扭转。行业格局将从产能快速扩张阶段,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从开工率与库存数据来看,目前行业开工率处于相对高位,尽管今年1月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小幅下降,但总体仍维持在80%以上。这表明行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
事实上,到今年一季度开始,行业开始出现积极变化。2月,多家头部企业上调DMC出厂价200-500元/吨,推动DMC价格从2月初的12800元/吨升至13900元/吨。市场预计随着旺季来临,价格或进一步反弹。
业内预期,2025年晶硅光伏产业链启动行业自律措施,主动调整产能,而铝合金和有机硅领域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工业硅需求端增速将有所放缓。其中,需求端有机硅行业展现出广阔发展前景,新兴领域或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其增长动能源自逐步取代传统石油基材料及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有机硅行业呈现以合盛硅业为首的“一超多强”的格局,而在高集中度下,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环保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合盛硅业全产业链布局(工业硅自给率100%)、碳化硅衬底技术突破(晶体良率达95%以上)及智能化生产体系,成为行业复苏的核心驱动力。
下游需求回暖开启新周期
在全球“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和光伏领域正在成为有机硅需求增长的主阵地。
在光伏行业,有机硅作为封装胶、边框密封胶等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突破400GW,同比增长超30%,对高耐候、高透光的有机硅封装材料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机硅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需要有机硅密封胶、导热灌封胶来保障电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有机硅涂层还能提升充电桩的绝缘性能和耐候性。
据统计,每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使用有机硅材料约3千-5千克,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4年突破20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超2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有机硅的需求年增速稳定在20%以上。
此外,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车载传感器、显示屏等部件对有机硅材料的耐高低温、抗老化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刺激了高端有机硅产品的市场需求。
电力电子行业也是有机硅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在5G基站建设与数据中心扩容的浪潮下,对高性能散热材料、绝缘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有机硅凭借优异的绝缘性、导热性和稳定性,成为功率器件、芯片封装等环节的首选材料。
除了新兴领域,传统应用领域的需求也在持续升级。在建筑行业,虽然2024年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下滑,但随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对有机硅密封胶的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端建筑密封胶凭借其优异的耐候性、环保性和粘接性能,在幕墙、门窗等领域的市场占比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几年高端建筑密封胶的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15%。
此外,在纺织、日化等领域,有机硅作为柔软剂、消泡剂等功能性助剂的应用也在稳步增长,消费升级趋势下对高品质有机硅产品的需求持续释放。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有机硅需求端的增长态势更加明晰。2020—2024年,我国有机硅表观消费量从121万吨稳步提升到18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1%。同时,2022—2024年期间,我国有机硅出口量快速提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多,而进口量却逐步下滑。
持续打造技术护城河
这一升一降的变化,不仅彰显出国内企业在中高端产品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也反映出全球产业链对中国有机硅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特别是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对有机硅材料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我国有机硅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
在众多企业中,合盛硅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作为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完整、生产规模领先的企业,合盛硅业的工业硅依托于新疆布局的“煤-电-硅”一体化生产基地。新疆丰富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且价格相对较低,使得合盛硅业能够将能源成本压缩至行业极低水平,构建起坚实的成本护城河。
产能方面,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国内有机硅中间体总产能达到344万吨(折DMC),产能集中度较高,CR5占比超过60%,其中合盛硅业产能占比约为26%,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合盛硅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成果斐然。公司通过不断研发,实现了碳化硅衬底晶体良率突破95%,8英寸衬底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据财报披露,公司工业硅业务板块根据年度经营计划,通过产业链协同以及技术创新持续提升日均产量并有效降低单吨电耗,部分矿热炉日均产量已突破70吨,单吨工业硅冶炼电耗已降至万度以下;
有机硅业务板块持续提高全面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产能和效率,部分工厂通过流化床技改将单套床产能从300吨/天提升至330—350吨/天,通过精馏塔自回热系统项目节约蒸汽约30%。
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公司从单纯的原料自给迈向高端制造领域,实现了产业闭环。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材料升级的大浪潮下,合盛硅业正凭借其全产业链优势,引领有机硅行业迈入新的上升周期。新兴行业如光伏、新能源车、AI终端等对有机硅需求的爆发,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量来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海外需求得到改善,我国有机硅出口态势显著好转。全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拉动对有机硅的需求。在海外需求增长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有机硅出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这也将为合盛硅业这样的龙头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