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长债基金和短债基金均下降,一季度分别较2024年末下降了3700多亿、1600多亿元。 ②在波动中,纯债基金的渠道优势反而使其加速净赎回。二级债基层面,港股与转债增厚是主线,净申购受销售渠道影响的差异可能较大。
财联社4月24日讯(记者 闫军)知名艺人胡海泉关联私募基金公司再次领罚。
4月23日,北京证监局对4家私募基金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举措,其中,北京海纳百泉投资、乾祥海泉投资均为知名艺人胡海泉名下私募基金公司。
对于处罚原因,北京证监局表示,乾祥海泉投资在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海纳百泉投资则有两项违规行为:一是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二是未在基金募集期间,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这并非胡海泉旗下私募第一次领罚单,在2023年6月,因在管理、运营私募资产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等问题,北京证监局对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中基协的信息中,胡海泉依然是海纳百泉投资的法人代表、董事长,但是在股权方面,企查查显示,他在2022年2月已经退出。目前海纳百泉大股东处于限高状态。
胡海泉旗下关联两家私募基金领罚
北京证监局4月23日一次性披露了辖区内4家私募警示函行政监管举措,其中乾祥海泉投资与海纳百泉投资两家私募与知名艺人胡海泉相关。
北京证监局表示,乾祥海泉投资存在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的行为。
因此,北京证监局对该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应进一步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和能力,恪尽职守履行基金管理人职责,做好信息披露、基金退出和投资者沟通等工作,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海纳百泉投资方面,则有两条违规行为:一是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二是未在基金募集期间,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该公司同样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举措。
从中基协公开信息来看,海纳百泉投资和乾祥海泉投资的法人代表均为艺人胡海泉,两家私募也均为股权、创业投资类私募基金。
胡海泉涉足一级市场较早,投资板块覆盖战略新兴产业、环保产业、互联网+等领域,以海泉基金为母基金,旗下共有7家专项基金机构。
企查查显示,海泉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旗下有针对国家重点扶持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乾祥海泉甲号基金,针对环保产业投资的合众创投环保产业基金,针对互联网+及跨界项目投资的北京海纳百泉天使基金,和跨地区设立的辽宁金杨海泉股权投资基金,杭州钱塘湾海泉股权投资基金等共7家专项基金机构。海泉基金目前基金管理规模达13亿元。基金专注于投资人工智能、消费升级、医疗健康、泛娱乐等领域。
海纳百泉此前曾经领罚,胡海泉股权已退出
这并不是胡海泉关联私募第一次领罚。早在2023年,北京证监局对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此前处罚原因在于,管理、运营私募资产,未能恪尽职守地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等问题。
被处罚后,有相关报道海纳百泉公司被处罚与2021年12月一则法院执行公告联系在一起。
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在2021年12月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115万余元,案号为(2021)京74执326号,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随后,“胡海泉公司被强制执行2115万”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引起不少网友关注。
舆论发酵后,海纳百泉基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回应,并透露了被警示的原因,或为被合作机构投诉。公司表示,“我司已经尽快向北京证监局如实汇报有关情况,指出投诉中的不实内容。同时,根据北京证监局的要求,对北京证监局关心的部分工作完成了整改。在将内部工作整改情况汇报北京证监局后,未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进一步意见或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企查查网站显示,胡海泉已于2022年2月退出海纳百泉股东行列,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尹承双,股东包括尹承双(持股40%)、汪文忠(持股30%)、王昱(持股30%)。但是在中基协披露信息来看,胡海泉依然是海纳百泉法人代表,并担任董事长一职,两处披露信息并不同步。
监管持续趋严,多地下发检查、自查通知
和胡海泉旗下两私募基金公司一起被罚的还有中财融商、基锐资本,前者存在将私募基金财产用于借款的余额超过该私募基金实缴金额20%的行为,后者则存在对个别投资者未穿透核查、适当性管理工作不到位、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及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基金的重大变更事项等问题,同样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需要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同日,北京证监局通报了私募基金管理人违规案例,对辖区内私募管理人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并围绕着基金募集环节、投资环节、基金管理环境以及基金推出环境再次强调合规性。该局表示,将继续不定期通报违规案例,推动提升辖区私 募基金管理人合规管理能力,促进辖区私募基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日,包括上海、山东、宁波等地证监局启动了私募抽查或要求辖区内私募自查,穿透式监管、细致化监管,让私募基金公司也着实紧张起来。在业内看来,私募新规落地以来,监管导向明确,即行业优胜劣汰、提高准入门槛,短期来看,行业承压,尤其是中小私募,但是长期来看,则有利于行业的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