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日报 4月24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卫龙拟投资10亿元在南宁建设生产基地;阿里国际站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广汽集团承诺为L4车型自动驾驶的安全担责兜底。
《科创板日报》4月23日讯(记者 陈美)上海车展火热举办之际,《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开发汽车智能化软件的上海弋途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弋途科技”),也“杀入”汽车垂域大模型。
弋途科技CMO李盼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基于过去十多年行业的knowhow和对AGI技术发展的把握,看到汽车垂域大模型及AI系统的发展潜力,因此聚焦该领域。“最新推出的心界AI全栈系统,就让汽车AI车载大脑变得更聪明,即有更深度的理解能力和更深层次的思考推理能力。”
弋途科技成立于2023年6月,近期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徐汇资本领投,德宁资本、云启资本跟投,资金将重点投入汽车垂域大模型及智能空间AIOS系统研发,推动量产项目批量交付。
上海交大校友联手创业“汽车AGI”
作为汽车AGI垂类领域的研发公司,《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弋途科技创始人均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其中,CEO吴小航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在智能汽车行业战略商业化中拥有10年经验;COO夏永峰也毕业于该校,在智能汽车研发上有14 年经验。
基于创始人在汽车行业的沉淀,在汽车垂类AGI的打造上,弋途科技也有更多思考。
李盼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基础模型的日新月异,如大语言模型(LLM)、语音大模型、多模态模型以及空间模型等推陈出新,汽车作为本体之一,产品的定义与开发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过去以软硬件为主导,逐步演变为由模型定义、数据驱动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汽车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将进化成为具备情感交互能力、能够实现服务闭环的 AI 伙伴。这一点目前已成为行业共识。
据悉,在汽车领域的AGI探索上,弋途科技要做的事就是深耕技术,并且洞察市场,找到商业出口。“目前,弋途科技已完成从0到1的产品研发与业务落地。在成立之初,公司就发布了行业垂类领域的车载智能体平台,并成功与多家主机厂达成合作、实现量产装车;现在,在基础模型推陈出新之下,弋途科技又推出了具备深度推理能力的弋途心界 AI 全栈系统。”
对于这一AI全栈系统,李盼的理解是:它是一套面向AI汽车时代的原生AI Native系统,包含心界AI-Mind、心界AI-HMI、心界AIOS等,承载了弋途科技对汽车智能空间AI架构,AI场景和AI交互的全新理解。据其介绍,这一系统研发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李盼认为,这套AI全栈系统能够深度理解用户在汽车场景的需求。“比如,自动调暗灯光、播放舒缓音乐,推荐附近咖啡厅并完成下单,实现完整的服务链闭环;以及当用户说‘我饿了’,系统会综合考虑当前位置、交通状况、用户饮食偏好等多维因素,提供最优解决方案等。”
“在智能时代,用户在汽车出行中需要解放双手,汽车AGI就是最好的载体。”李盼谈到。
DeepSeek时刻之下,汽车AGI发展三个节点不容忽视
弋途科技的探索是汽车 AGI发展的缩影。而放眼整个行业,要实现汽车领域的AGI,三个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就基础模型层面而言,其发展决定着上层生态的建设。”一位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国内以 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为代表的厂商处于领先地位,后续这三家未来半年的产品发布节奏与技术方向,是把握行业动态发展的关键。“以DeepSeek为例,其推理能力就成为行业风向,由此围绕推理能力展开的AI智能体也迅速发展。”
其次芯片依然很重要。“虽然DeepSeek通过算法,改变了算力的需求,但随着多模态等复杂模型的兴起,高效的端侧部署成为刚需。当前,英伟达、高通、联发科(MTK)等芯片迭代周期已从过去的两年缩短至一年多,快速的技术更新为模型落地提供了硬件支撑,只有适配先进芯片,基础模型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最后是操作系统。作为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操作系统是AI系统运行的根基,如今先进的AI系统,也必须依托于基础操作系统才能稳定运行。“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竞争和变化的三大最重要要素,只有这三大要素发展,汽车领域的AGI和整个AGI才会往前发展。”
回归到汽车AGI的发展,李盼的理解是,汽车AI智能体只是第一步,若要将汽车打造为AGI终端,自动驾驶(AD)需达到 L4 级别,同时座舱内的感知、理解、服务能力,以及对底盘、悬架等整车零部件的智能调度与协同控制,也应达到 L4 级自主水平。
“近期,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尝试将语言模型融入视觉感知(VLA),而从智能空间发展视角来看,AD侧重驾驶环境与车辆状态感知,智能空间则涵盖语言、图像、整车信号等多维度信息,二者未来很可能出现技术融合,这种融合或许会在三年内发生。”李盼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