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又到私募业检查季,行业急着对照新规标重点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上海监管下发私募抽查通知引发关注;
                ②业内都在关心检查重点有哪些?已有市场人士给出“备查教程”;
                ③常规检查之外,私募新规新增内容或为重点。

财联社4月23日讯(记者 闫军)上海、山东等地证监局对辖区内部分私募管理的2025年度检查已经开始。

从业内人士预计的检查方向来看,除了宣传推荐、资金募集、基金运作、信息披露等合规之外,结合私募新规的要求也将是重点。

据悉,此次上海检查以抽查为主,“私募基金公司陆续收到通知,上周五(4月18日)没有收到通知的话,就基本确定不在这一轮检查名单中。”某私募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有未接到检查通知的私募相关人士表示,即便不在此轮检查名单中,也准备对照检查要求进行自查,“合规是私募的生命线,尤其是私募新规落地之后,处罚明显增多,处罚事由更为细致。”

上海等地区启动私募专项检查

近日,上海证监局将对辖区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检查的消息在私募行业引起震动,私募新规在2024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在今年3月实施,银行代销新规定今年3月发布,即将在10月1日起实施,多项新规颁布之后,监管对私募启动年度检查,业内预计此次检查将“从严从重”执行新规要求。

记者从业内获得检查公告显示,上海证监局日前通知,将对辖区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检查,相关检查工作要求等将通过上海证监局工作邮箱发送,收到检查通知书的私募管理人,需要按邮件要求配合做好检查工作。

据知情人透露,上海私募检查或将聚焦在募集环节违规,比如变相保本保收益,宣传推介瑕疵,委托无资质第三方推荐客户等。有消息显示,山东证监会也发布自查通知,要求辖区内私募基金公司对照年度检查清单逐项核验。

监管检查有哪些重点?私募新规新增内容或为重点

私募基金公司都在关心,检查的方向有哪些?如何把握重点?有私募表示,按照往年私募基金检查重点,一般而言,监管检查至少要包含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情况、宣传推介及资金募集、基金投资运作、内控管理、信息披露与报送以及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六大项内容。

具体来看,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情况上,监管会关注展业资质、员工数量、展业场所、实控人是否抽逃出资、财务状况以及管理规模是否较低等新规要求等内容。

在宣传推介及资金募集上,是否存在误导投资者,是否有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是否承诺保本保收益、是否进行风险提示等,代销机构是否具备基金销售资质以及投资者风险匹配度等。

在基金投资运作上,检查要点包括账户管理、投资范围、关联交易、资金池、利益输送、杠杆倍数、嵌套层级等。

因杠杆问题被罚的私募当前可不是少数,根据资管新规,私募基金公司可以自查对照,比如私募债券投资的同一债券双10%限制,同一发行人双25%限制投向AA级及以下信用债,限制杠杆最大120%;私募证券基金参与DMA业务不得超过2倍杠杆等。

内控管理方面,监管的关注点集中在专业化经营、勤勉尽责、内控制度、资料存档、从业资格、利益输送防范等。

信息披露与报送也是检查的重点,涵盖了登记备案信息报送及更新、信息披露、重大事项报告等。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来是罚单的高发地,比如制度体系、内部培训、投资者风险评级、基金风险评级、风险匹配、信息告知、双录、评估数据库、适当性自查等。

此外,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显示,各地监管还会根据当前监管重点、辖区机构特点,进行专项检查。比如基金杠杆及分级情况、量化交易情况、DMA业务情况、产品逾期情况、投资者权益保护情况、登记超过12个月但管理规模较低的情况、持续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情况、基金兑付情况、投资标的上市情况、基金嵌套投资情况等。

检查让私募基金公司“心惊胆战”,不过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给出迎接检查注意事项、备查实操。

比如,一般而言,从收到通知到实际检查,有一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要获得当地证监局最新检查清单、标注高频问题,学习私募新规,重点关注新提及内容,优先整改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制度缺失。

比如,在2024年7月,广东等地区私募自查,宣传推荐、资金募集以及投资合规性之外,还关注了量化交易、异地经营、产品逾期等情况。结合新规要求,对规模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提供专项报告等。

投资者适当性、资金划转合规性、备案信息一致性优先级最高,会直接影响检查结果,需重点整改,其次,制度文件完善性、信披记录等问题也要重点关注。

检查更加细致化

私募基金公司对此次检查异常重视的原因还在于,自2024年私募新规落地以来,整个行业就处于强监管状态,越来越多私募基金公司意识到,只有把合规纳入日常运作中,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私募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罚单超过470张,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超1400家。私募常见被处罚事由包括登记备案、募集及适当性管理、内控管理、基金投资运作、信息披露、信息报送等。

严监管之下,私募基金公司被处罚的原因也更加细致化,比如有私募产品参与相关债券代持,通过公司账户收取债券代持保证金被处罚,有的私募因“运营期间基金总资产占基金净资产比例超过200%”被出具警示函,还有私募把投资者适当性材料交由他人制作,也成为监管处罚的对象。

在机构看来,穿透式监管、细致化检查清除“伪私募”的生存空间,有利于行业的正本清源和长期发展。比如对多层嵌套、杠杆率的重点关注,有利于降低行业的风险,而信披、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范化也为私募明确了合规边界,引导私募行业建立标准化运营流程,促进行业自律,继而保证投资者权益。

上交所召开私募机构座谈会

作为A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本轮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冲击中,多家私募行业也体现出行业担当,4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私募专题座谈会,与10余家头部私募机构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

与会机构表示,近期美国通过关税政策构筑贸易壁垒,引发全球风险资产剧烈波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有力部署下,稳市政策密集出台,中央汇金等中国版“平准基金”在关键时刻加大稳市力度,各市场主体纷纷响应自发回购增持,合力推动股市企稳回升。关税短期冲击不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充足的宏观政策调节工具、广阔的内需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兴科技和具备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为资本市场平稳向好提供重要经济基本面支撑。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回购,持续加大股东回报,中国股市长期投资价值持续提升。

与会机构认为,当前中国资产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随着国内经济结构优化、政策利好和关税冲击下全球资金再平衡,中国资产具备显著的估值修复和提升潜力,将坚定持有中国优质资产,树牢“长期、理性、价值”投资理念,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私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