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申万宏源实现营收247.35亿元,同比增长15.04%,净利润62.51亿元,同比增长14.16%; ②各业务条线来看,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7.02%增幅最大,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18.61%; ③投行业务同比下滑32.64%,资管业务同比下滑18.36%。
财联社4月22日讯(记者 林坚)在大资管时代的浪潮中,金融科技与资产管理行业的深度融合呈现新的特点,比如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更加强调风险管理的标准化,又兼顾产品的差异化、策略标准化、管理流程化。2025年,资管机构应当如何规划并推进科技建设以适应新的市场与趋势?4月18日举办的“资管科技2025春季研讨会”给出了新的研判,具有新时期下的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研讨会在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主办,华锐技术、海光信息承办。今年研讨的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建设的趋势。
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陈帅致辞。
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提到,“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既是国家的核心战略,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实践来看,伴随技术的普及与融合,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在发生着变化。需要利用技术突破原有的生产模式,探讨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增长曲线。未来,要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引领金融与数字技术的协同发展。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致辞。
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同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投资管理平台市场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其中呈现出多方面的转变趋势:包括从投资交易向投资管理、紧凑型系统向松耦合平台、传统设计范式向先进设计范式、传统技术架构向先进技术架构、单纯平台化向“平台化+智能化”的转变。
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发表观点。
邹胜重新定义了投资管理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EDA架构、高性能计算等新技术的成熟应用,以及AI的迅猛发展,使新兴资管科技公司得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同时也为资管行业带来更多、更优的选择。
“未来比拼的不再是单一技术,而是谁能更快将AI转化为业务洞察力,比如以智能平台为枢纽,打通投研-交易-风控-合规全链路,驱动资管行业从经验决策迈向数据决策。”有受访人士曾在与记者沟通过程中表达过这一观点。可以看到,在这场转型浪潮中,技术底座的建设速度,或将决定下一阶段的市场排位。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建设需要紧密围绕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目前来看,传统资管包含三大核心系统,即投资交易、TA(过户登记)与估值,它们构成了传统资产管理体系的核心框架。不过碍于自身滞后性,传统投资交易系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在三个方面:架构上属于紧凑型(AllinOne)与紧耦合设计,欠缺响应多样需求的灵活性;技术陈旧且升级滞后,合规风控性能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面前愈发不足;组合管理与指令管理能力薄弱,同时系统定位过度侧重投资交易,功能单一化问题突出。
自研和厂商协作共存是当前资管平台的现状,也是破题所在。记者注意到,华锐技术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M9也在本次研讨会上亮相发布。据华锐技术投资管理产品部总经理孙晔介绍,M9通过各模块的紧密协同,实现组合管理、指令管理、交易执行、风险控制与数据管理的一体化,为资产管理业务提供全面、高效且灵活的技术支持,助力提升资管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
看点一:资管科技整体发展趋势如何?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基金公司、保险资管、银行理财、研究机构等领域的百余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资管行业在AI技术浪潮下的转型路径与未来图景。
作为今年研讨会的重要嘉宾,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顾问屠光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了资管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深远影响。
屠光绍表示,在金融强国建设进程中,资产管理作为数字金融重要领域,其服务供给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亟需借助数字金融,通过投研、资产组合等应用补短板,推动行业发展。
他认为,目前来看,新经济发展催生新资产形态与管理需求,目前资管行业需关注三大方向:一是盘活传统资产,提升有效资产比重;二是聚焦新资产类型发展,如完善数据资产制度体系,为碳资产发展筑牢数字金融基础;三是审慎对待全球数字资产,探索其与实体经济结合路径。
屠光绍认为,人工智能的领先发展,为新一代资产管理平台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关键在于融合传统与新资产形态,通过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增强平台包容性,以适应前沿资产管理需求,推动资管行业迈向新高度。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顾问屠光绍分享观点。
杨涛表示,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判断构成了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外在压力。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使得金融业遇到越来越多冲击和挑战。行业层面,银行净息差下降、资管行业需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挑战凸显,数字化转型和包括大模型在内的技术变革,在带来的新业务、产品、场景的同时,最终适应大的周期性转变所带来的挑战。其中,数字金融带来了大模型应用变革的强大动力。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底层支撑,数字金融融合金融科技,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数字经济。
杨涛展望,AI 大模型应用在金融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压力、数字化升级需求、技术要素完善等带来发展契机;但可解释性、准确性、算法趋同问题亟待解决,需要监管、技术层面协同应对。总体来看,开源服务与开放生态成为主流,大模型金融应用迎来新趋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看点二:需求端变化调整、传统系统面临迭代
资管行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也对投资管理平台提出更高要求,这是资管科技发展趋势的一环,也是本次春季研讨会的关键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规模与竞争格局重塑成为核心特征。自中国在2019 年跃居全球第二大单一资管市场后,业务规模持续扩张,要求投资管理平台提升承载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研、投管一体化平台加速建设以应对费率下降压力。
同时,市场结构显著调整,“固收+”产品快速扩张,固收类产品成为主流,银行理财资金委外需求增长;被动投资与全球化资产配置蓬勃发展,ETF基金规模三年间激增,QDII基金规模持续攀升,跨境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与技术创新协同推进。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与合规风控数智化成为焦点。AI技术深度渗透资管全流程,头部机构借助AI重构投研与客户服务体系,随着大模型技术突破,智能生成应用不断拓展。在合规风控领域,资管机构融合AI、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强化风险预警,但风险数据整合难题仍制约数智化风控水平提升,行业亟需突破系统瓶颈,推动 “AI 驱动”运营模式的深化与完善。
基于资管行业的新趋势以及传统系统的掣肘,据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在会上分享介绍,为弥补不足,传统投资交易系统供应商也开始升级,并向国外领先系统学习,改进PMS(组合管理系统)和OMS(指令管理系统)的短板,构建基于IBOR的资管一体化平台。平台涵盖研究员、投资经理、交易员等角色,集成PMS、OMS、EMS等模块,通过CMC(指令合规/交易合规)协同运作,以IBOR与公司级数据中台为底层支撑,衔接TA、估值等模块,整合多业务数据,形成综合性、扩展性更强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华锐技术深入研究了贝莱德一体化投资管理平台Aladdin以及SimCorp综合投资管理解决方案Dimension两大世界级资产管理平台,总结了它们的共同特点:一是管理资产规模庞大,用户众多,综合能力强大;二是采用松耦合、模块化设计,可扩展能力强,有多样的外围技术生态为平台强化各项能力;三是均把组合管理、指令管理、交易执行、合规、风险管理、绩效归因作为基础核心模块。
看点三:资管行业新业态已有了积极实践
可以预见现阶段,资管机构通过升级投资管理系统实现效率提升,同时借助AI技术优化投资组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在研讨会的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保险资管、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的机构代表分享了公司在资管科技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泰康资产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迟哲探讨了资管科技新质生产力,分析了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的实践与思考;富国基金首席信息官李强分享了富国基金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建设实践,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资管效率;易方达基金董事总经理、系统研发中心总经理唐永鹏介绍了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及大模型应用赋能实践,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投研中的关键作用;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数据资产平台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李金龙分享了招商银行大模型应用实践,展示了银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分享实践的资管机构代表较为一致地提到,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既要向内建设,也要对外合作共赢,在自研的基础上,引入厂商合作或者外延系统,需要和更多资管科技公司合作,也驱动资管科技公司迭代技术,匹配诉求。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业务痛点与业务体验,而不是为了升级而升级,要重视统一架构治理。
看点四:如何解决痛点?新平台要架构领先、效能倍增、极致体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业界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建设已有非常好的实践案例。以前文提到的华锐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M9为例,公司在过去的六年迈出了四大步,与行业共创,包括与泰康资产、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合作,不乏看点与创新点。
M9基于世界级低时延消息中间件AMI打造,深入研发完善资管EDA事件驱动架构,确保系统具备出色的灵活性、扩展性与性能,有力支撑上层业务模块的稳定运作。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表示,华锐低时延消息中间件AMI对标全球顶级消息中间件,在低时延、吞吐量、可用性等维度表现突出。国内竞品比较中,华锐AMI具有部署规模大、成熟度高、稳定运行时间长、应用场景丰富、关键应用检验充分、适配硬件厂家丰富等显著优势。
与厂商合作成资管公司的共识,图为M9产品发布。
在宏观经济波动与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双重作用下,投资领域的风险图谱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驱动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记者综合采访发现,目前投资管理平台正从收益导向型模式演进为风险预警型架构。
M9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称,华锐新一代资管合规风控系统基于智能因子实时计算平台、风控模型及算法、金融大模型及智能体,打造FAST+五大技术内核:
1. 快(Fast):单笔毫微秒、批量秒速计算,时延精准控制。
2. 准(Accurate):全采数据,实时计算,估值、头寸、风控严丝合缝。
3. 智(Smart·deepseek+):业务与研发赋能,自动配置规则、编写代码。
4. 清(Transparent):明细详尽,校验回溯,数据比对无误。
5. 易(+Easy):分布式算力,轻松水平扩容;规则和因子全面配置化,灵活扩展。
看点五:共建生态与信创攻坚
可以看到,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要求与趋势。今年“资管科技2025春季研讨会”第一场圆桌也延伸讨论了这一问题。
第一场圆桌聚焦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建设。
圆桌由招银理财首席信息官苟宏主持,泰康资产潘再兴、富国基金李强、华夏基金齐琼、汇添富基金周建军、银华基金林晓辉等嘉宾围绕新一代投资管理平台的规划与建设路径展开了深入讨论。整体来看,他们认为新一代平台应具备高度的智能化、灵活性和安全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
主题圆桌第二场深入AI与资管EDA架构深入应用研讨。
主题圆桌第二场则深入AI与资管EDA架构深入应用研讨,侧重点更明显。圆桌由南方基金数智科技部总经理杨东波主持,太保资产喻滨、永赢基金赵兴元、嘉实基金舒剑桥、华锐技术孙晔、财跃星辰万军等嘉宾就AI与EDA架构在资管领域的深入应用进行了研讨。讨论聚焦于如何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和EDA等技术架构创新的浪潮中,抓住机遇提升投研效率、优化风险管理以及推动产品创新。
与会人员感受一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资产管理行业有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其中有个很关键的展望,就是行业也呼吁,要共建生态与信创攻坚。
华锐技术长期聚焦信创攻坚,这次,华锐技术董事长邹胜也分享了公司的实践。他说,一方面是全栈信创解决方案构建,通过分层择优、垂直整合及深度适配优化,打造更可靠、高性能的证券与资管全栈信创解决方案,覆盖核心交易、实时风控、投资管理等应用系统。
另一方面,是强调底层技术自主与架构创新。基于对底层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完全掌控,借助架构创新、重构核心应用、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及金融机构大规模使用,有效重构证券、资管核心系统供应链,实现性能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达成更先进的替代效果,保障自主可控的同时提升行业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