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北大医药重大营收来源或丧失 被“神秘客”收购“后遗症”显现?|速读公告
①相关营收占据北大医药营收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净利润几乎完全覆盖;
                ②去年12月,被来自浙江的神秘投资人徐晰人收购后,北大医药需与“北大”品牌切割;
                ③自收购发生后,北大医药的市值缩水近五分之一。

面对每天上千份上市公司公告该看哪些?重大事项公告动辄几十页几百页重点是啥?公告里一堆专业术语不知道算利好还是利空?请看财联社公司新闻部《速读公告》栏目,我们派驻全国的记者们将于公告当晚为您带来准确、快速、专业的解读。

财联社4月22日讯(记者 卢阿峰)自从去年12月被来自浙江的神秘投资人徐晰人收购之后,北大医药(000788.SZ)不仅估值缩水接近五分之一,其重大营收来源也可能会断绝。

据北大医药今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即将在今年5月到期,双方决定在合同到期后终止业务合作。预计该事项将导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2025年年末可能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的风险。

财联社记者发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相关业务,占据北大医药营收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净利润几乎完全覆盖。鉴于其2024年财报暂未发布,参考2023年财报,北大医药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分别为21.94亿元、4436万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北大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合作可能终止并非没有“预兆”。

2024年8月,浙商神秘投资人徐晰人联合九洲药业实控人花轩德家族成立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简称“新优势国际”)作为收购主体。同年12月23日,新优势国际以1元价格收购平安系旗下合成集团100%股权,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实际支付3300万元),从而间接获得北大医药22.22%的控股权。交易历时4个月完成工商变更,平安系由此退出,徐晰人成为实际控制人。详情请看《“神秘客”徐晰人接掌北大医药 “大金主”中贝九洲却非实控人?》

在2024年的收购完成的公告中有特别备注:收购完成后,北大医药需与“北大”品牌切割,包括公司名称、字号等。

据悉,北医医药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药品(特殊药品除外)、体外诊断试剂、医用耗材的采购、物流与配送等项目服务的唯一提供商,其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际医院。若北医医药在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后续招标中未能中标,则将失去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

对于后续应对措施,北大医药在公告中称:“公司将在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终止后积极清收对国际医院的应收账款,并将通过持续重点聚焦医药制造板块主营业务,努力提升经营业绩以弥补因与国际医院业务终止可能导致的收入和利润减少。”

在上述收购发生之后,今年3月,北大医药原董事长齐子鑫于2025年3月3日辞职,此前多名董事(如任甄华、张勇等)及监事已陆续离职,新任实控人徐晰人及杨力今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徐晰人预计将接任董事长主导战略调整。

而且,新优势国际通过调整有限合伙人进一步集中股权,明确徐晰人的实际控制权。2月7日,北大医药发布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调整,新优势国际的有限合伙人由中贝九洲,变更为杭州铭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铭满”),新优势国际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未发生变动,仍为鑫通炎和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据媒体报道,上述是回应业界对新优势国际原合伙人(名义出资80%)中贝九洲有所忧虑,因为其有关联企业九洲药业(603456.SH),如何解决可能的同业竞争等问题。

自去年12月24日收购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至今,北大医药的股价不断下行,区间股价跌幅为19.52%。

速读公告 医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