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四川通过商业航天五年规划 瞄准发射服务能力 鼓励民营资本
①四川在发展航天产业上具备天然位置优势,已构建起覆盖卫星研制、火箭制造及发射的全产业链;
                ②我国卫星发射数量在未来几年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科创板日报》4月22日讯(编辑 宋子乔) 4月21日,四川省审议通过《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省委要求,发挥四川卫星发射条件优越、航天产业基础扎实、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推动全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该计划提出,要加快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高质量推进发射场园区、发射服务区、产业配套区、文旅拓展区等建设,尽快形成发射服务能力;加快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聚焦“整星整箭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全链条,支持“链主企业+中小配套”模式,加强工程技术、概念及产品验证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场景,大力提升商业航天产业能级。

四川在发展航天产业上具备天然位置优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凭借纬度低、海拔高、发射窗口优等条件,成为国家级商业航天港的核心。

在四川省政府将商业航天列为“主赛道”的加持下,四川以眉山、成都、绵阳形成了商业航天产业轴线,已构建起覆盖卫星研制(眉山、成都)、火箭制造(资阳、绵阳)到发射服务(西昌)、数据应用(绵阳、成都)的全产业链。

国内多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均位于四川,比如星河动力(资阳)和星际荣耀(绵阳)成功发射了民营商业火箭,成都的振芯科技、国星宇航等在卫星导航、遥感应用领域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全球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13810颗,其中美国占据了大多数,有8897颗,占比64%。相比之下,中国有820颗,占比6%,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低轨通信卫星已经成为在轨卫星的主体,占比70%,这表明了商业航天的一个重要趋势。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制度保障正不断完善,商业航天政策相继落地。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相继发布,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统筹能力不断提升,为大规模通导遥星座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另一方面,国内新建星座以及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速。近期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银河航天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等成功发射,结合天津“双超星座项目”、厦门天卫科技108颗卫星网络计划的提出,我国卫星发射数量在未来几年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商业航天的产业链非常庞大,包括上游的卫星制造和AIT、中游的卫星发射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下游的卫星运营和应用。在上游,卫星制造企业如天银机电、国光电气、航天环宇等,以及卫星AIT相关企业如中国卫星、上海沪工等,都在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中游的火箭发射企业如宝钛股份、斯瑞新材、超捷股份等,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如信维通信、海格通信等,也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下游的卫星运营和服务企业如中国卫通、中国电信等,正致力于提供更广泛、更高效的卫星通信服务。

中航证券表示,进入4月以来,尽管市场整体受到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冲击影响,但商业航天受到的冲击相对较低,上市公司关注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长期看,行业需求释放带动基本面持续改善与市场预期的不断兑现推动估值提升将促使商业航天板块走势在震荡中重心持续上移。

民生证券认为,2025年将是我国两大星座规模组网发力之年,同时地面应用环节将有望在今年迎来重大变革。近期商业航天板块部分前排标的经过调整后低位布局机会逐步显现,产业进度加持下确定性强,节点明确

商业航天 科创四川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