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朗普政府再度上演立场软化,三大股指集体收涨超2%;2、盘后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引发美股期指继续冲高;3、特斯拉财报数据糟糕,但市场欢庆马斯克重新聚焦生意;4、苹果美国官网应要求撤下AI功能“现已推出”字样。
▼热点导读
保险资管公司忙打新,承销新规后16家现身两单IPO网下配售
增量资金来袭?银行理财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迈出“第一步”
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收官年,各家券商如何交业绩答卷?
中航信托官宣“被托管”,建信、国投泰康两家进场,中航产融刚启动主动退市流程
▼资管要闻
关税加码下的银行理财,含权类产品净值有所回撤,增速放缓规模触及30.72万亿
在4月初资金回流理财规模大增下,美国关税政策的突然加码,让理财净值出现回撤,规模增速也弱于历史同期;含权类产品净值出现回撤程度较大,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率也升至9.2%。
在机构人士看来,“对等关税”冲击下可适当提高避险资产的配置比例,风险资产估值波动加剧,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对冲政策会从经济上扩大内需,从金融上稳住资本市场,仍可静待含权类理财产品的中长期配置机会。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4191)
增量资金来袭?银行理财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迈出“第一步”
4月17日,光大银行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光大理财积极响应有关“长期资金入市”的号召,近期已经参与了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定向增发。据公开信息,这也是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子积极参与权益市场布局、参加上市公司定增,无疑是长期资金入市的最新案例。但是,这也考验银行理财团队对上市公司竞争力、市场前景等多方面的研究水平。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7411)
增持权益类资产 多家万亿级银行理财公司出手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面对A股市场近一段时间的波动,多家万亿级银行理财公司表示,坚决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持权益类资产,以市场化、专业化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较低,推动权益投资扩容,需要政策、产品、能力、认知四位一体协同发力。唯有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激励创新产品供给,增强机构投研管理能力,并提升投资者的长期视野,才能显著提升权益理财市场规模,助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收官年,各家券商如何交业绩答卷?
随着券商2024年年报的陆续披露,券商资管业务业绩表现也浮出水面。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在“公募+私募”双轮驱动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财联社记者综合中证协、中基协发布的数据,以及券商年报分析整理后发现,2024年资管业务呈现出四大值得关注的看点。
一是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证券行业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9.7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资管为代表的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合计4.3万亿元,占比44.1%。二是券商私募资管规模结束多年的收缩,实现触底反弹。截至2024年末,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5.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三是尽管受托规模上升,整体收入下降,或与公募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下降以及固收类产品比重提升有关。四是头部券商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向权益类、量化策略等领域发力;中小券商聚焦固收+、可转债等细分赛道,或通过ABS、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拓展空间。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9087 )
保险资管公司忙打新,承销新规后16家现身两单IPO网下配售
4月15-17日,天有为、众捷汽车IPO项目的网下打新情况先后出炉,两家公司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公之于众。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共有16家保险资管公司参与两家公司网下打新,获配金额合计1.24亿元。
“IPO承销新规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纳入A类配售对象范畴,并明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与公募基金、养老金、社保基金等一致享有优先配售,且配售比例不低于其他投资者。而此前,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在参与网下打新时,为B类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则主要通过基金专户的形式参与。”业内人士表示。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8601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加快落地 更多险企积极推动资格申请
据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第二批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正在加快落地,同时还有更多险资筹划申请试点。作为险资入市方式的创新探索,今年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规模已从500亿元增至1620亿元,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也从2家增至8家,均为寿险公司。据了解,第二批试点公司正紧锣密鼓地从架构、流程等方面推动试点落地,推进私募证券基金设立及投资工作。与第一批试点不同,不少公司倾向于单独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
首批19只债基一季报率先出炉,净值最多增长6%,部分混合债基增配债券资产
在基金产品的年报披露完毕后,一季报披露的大幕徐徐拉起。目前,已有19只债券基金率先发布了一季报。从已公布季报所显示的策略来看,部分纯债基金采取波段交易的操作取得不错效果。
混合债基在一季度表现较好,已披露的债基中一季度净值最多增长了6%,但进入4月后普遍发生回撤。部分混合债基在一季报中表示其增加了纯债配置,用以对冲宏观环境较大的不确定性。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7175 )
▼机构动态
中航信托官宣“被托管”,建信、国投泰康两家进场,中航产融刚启动主动退市流程
4月18日,中航信托在官网宣布,为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效能,经股东会、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与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服务协议》,聘请上述两家公司为本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服务。
有消息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当前托管单位人员已到位,相关分工暂不清楚。中航信托表示,公司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信托法律关系不因此而发生改变。委托服务自4月18日开始,结束时间由双方协商。有行业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中航信托资产状况恶化或因为公司的非标项目。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8633 )
FOF基金经理一键卸任9只产品,离职信号?公募的增聘与卸任为何如此密集
4月17日,工银瑞信基金连发公告,FOF基金经理蒋华安离任了其在管的9只产品。基金经理离任成为今年公募行业的热词,据Wind数据,截至4月17日,今年以来,全行业共有109位基金经理离任,远超去年同期的82人。
基金业人员流动是行业发展必然结果。基金经理的离职,既受到市场波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与从业压力等主观原因息息相关,高频离职的同时,公募行业依然吸引着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8366 )
刘翔卸任光大保德信基金总经理,3月来掌舵人变动更密集,折射行业新变迁
4月16日凌晨,光大保德信公告称,总经理刘翔因个人原因辞任,公司副总、首席运营总监兼首席信息官贺敬哲将代任总经理职务。资料显示,刘翔自2020年7月担任光大保德信总经理,任职时长4年又9个月。
4月以来,公募行业高层变动持续,已有7家公募旗下13位高管出现变动。截至目前,4家公募旗下7位总经理变更。光大保德信之外,新沃基金、东方红资管、天治基金均在4月变更了总经理。据wind统计,年初至今,59家公募旗下共计108位高层人士出现变动。从月度数据来看,较之前2个月,3月公募机构高管变动更为频繁。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05097 )
▼市场跟踪
上周,主要权益指数涨跌分化。上证50上涨1.45%,创业板指下跌0.64%,中证1000、中证2000分别下跌0.52%、上涨0.75%。涨幅靠前的行业板块是银行、房地产、综合,跌幅靠前的是计算机、农历牧渔、国防军工。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利率债收益率窄幅震荡。截至4月18日收盘,1Y、5Y、7Y国债分别报收1.43%、1.51%、1.59%,分别较前一周收盘变动3BP、2BP、-1BP;10Y、20Y、30Y国债分别报收1.65%、1.97%、1.90%,分别较上周收盘变动0BP、0BP、3BP。
(数据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新发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204.76亿元,较前一周有所增加。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68.79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 22.6 亿元、债券型基金发行113.38亿元。本周将有33只基金开始发行,其中被动指数型(24 只)、增强指数型(4只)、中长期纯债型(2 只)。
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数据,上周(4月14-18日)理财规模延续扩容态势。不过,月中理财规模往往保持平稳,增幅相对有限,仅较前一周增614亿元至31.04万亿。与历史同期相比,也基本符合季节性规律。理财整体破净水平维持稳定,全部产品破净率近三周均持平于0.7%。产品业绩不达标率小幅抬升。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升0.1pct至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