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家超与“杭州六小龙”企业代表深入交流 ②内蒙古工信厅:内蒙古算力规模已达12万P左右,居全国第一位。 ③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豁免汽车制造商的部分关税。 ④蔚来李斌预计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占比将超40%。
财联社4月21日讯(编辑 胡家荣) 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了大超预期的“对等关税”计划。全球市场随即开启了避险模式,美股美债美元“三杀”,恒生指数一度单日跌幅创下了近25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不过中国对此不仅对关税采取反制,而且亦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支持。
尽管市场短期可能对关税本身的税率数字逐渐“脱敏”,但美国在除关税以外其他领域的威胁或对抗也不断出现。其中,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威胁称不排除将中国企业股票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可能。
大型中概股中仅有少数尚未“回家”
事实上,中美有关中概股上市和审计底稿的摩擦已有时日。2020年底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外国公司问责法》,2021年底美国SEC依据该法案进一步出台了实施细则。2022年3月,SEC依据这一法规将首批5家中资企业列入“初步识别名单”,标志着美国对中概股监管从制度建设正式步入了执行阶段。
经历了过去多年尤其是2022年“中概股退市风波”后,为了防范意外风险,绝大部分中概股,尤其是大型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均已通过“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归港股。
中金公司指出,已在港股上市的34家公司在美流通市值约1.4万亿港元,占比45%:12家为“二次上市”,如京东-SW、网易-S、携程-S以及百度-SW(-S为二次上市;-W为同股不同权公司);22家为“双重主要上市”,如阿里巴巴-W、百济神州、贝壳-W及百胜中国。
在美上市的大型公司中,仅拼多多(PDD.US)等少数大型股尚未回归,余下公司绝大多数为中小市值。
根据华泰证券此前的统计,拼多多、富途控股(FUTU.US)、满帮集团(YMM.US)、唯品会(VIPS.US)、传奇生物(LEGN.US)、好未来(TAL.US)、亚朵(ATAT.US)、信也科技(FINV.US)、极氪(ZK.US)均符合回港上市的条件。
中金也给出同样的统计,并指出除上述已回归或大概率满足回归条件的中概股外,仍有超300家中概股公司,市值总额3000亿港元左右,多为中小市值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
大公司未来的流动性风险相对可控
总结而言,面对潜在的退市风险,已回归的大市值公司风险相对可控。中金测算的因为部分投资者无法转换而出现的流动性缺口为3000-4000亿港元,相当于1.5-2日的港股主板成交额(年初以来日均成交2542.4亿港元),相对于这些个股的10天或者5天以内的成交。
如果因短期的流动性缺口造成冲击,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再介入机会,因为并非基本面所致,尤其是那些优质的头部公司。
南向资金今年以来持续大幅流入,年初至今已累计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也有望成为承接中概股回归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
但是,对于余下的300家不满足回归条件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较大风险敞口,如果港交所届时可以进一步优化甚至放宽回归条件,也有助于缓解部分压力。
目前美资机构持有多少中资股?
根据美国财政部的口径,美国投资者截至2023年底持有6222亿美元,包含A股与海外中资股。这一数据虽然涵盖美国各类型投资者,但相对滞后,仅截至2023年末。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投资者持有中资股约为6,222亿美元,较2020年历史高点的1.08万亿美元已明显下滑,但仍为美国海外股票投资的第五大国家(仅次于英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
考虑2023年底以来MSCI中国指数反弹23%,不考虑这一期间增减持的话,中金预计持仓规模可能达到7000-7500亿美元。不过,由于投资者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持股(如离岸金融中心等)或许无法被完全捕捉到,实际规模可能更高。
相比美国财政部的口径,中金公司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汇总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仓情况。其汇总全球超3100家主要资管机构持仓中(主动+被动),截至2024年底持有中资股市值约7171亿美元,其中美资机构占比51%,为3,708亿美元,较2020年底高点的6,529亿美元下滑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