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直击北京机器人半马:天工Ultra、松延动力获冠亚军 宇树G1意外摔倒又站起
财联社记者 李明明 黄心怡
2025-04-19 星期六
原创
①《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获悉,天工Ultra在比赛开始2小时40分钟后率先完赛,和松延动力N2机器人位列冠亚军;
②本次多数机器人未跑完全程,因封路及完赛关门时间等因素,最终跑完全程的约有六七个。
科创板最新动态
关注

《科创板日报》4月19日讯(记者 李明明 黄心怡)今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冲出起跑线,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

随着发令枪响,20个人形机器人依次起跑,样式、身高、体重、功能等均有不同,有的机器人高达1.8米,仿佛大步流星的小伙子;有的机器人才1米多高,像是蹦蹦跳跳的孩童。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获悉,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和优必选科技的天工Ultra在比赛开始2小时40分钟后率先完赛,于小顽童队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位列第二名,上海卓益得行者二号机器人获得第三名。

比赛开始前两家就奠定了领先优势。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天工”迈着两条大长腿,率先冲出。紧随其后的是“松延动力N2”机器人,它个子比“天工”小一些,身高仅1.2米,迈开小短腿,底盘非常稳。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还从比赛现场获悉,宇树科技机器人G1在大约12点半出现在终点,属于城市之间科技队。据悉,宇树科技官方本次并未参赛,是第三方客户购买的G1机器人参赛,由客户方自行调整的算法。

天工和N2分获冠亚军

“砰!”2025年4月19日早上7点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天工Ultra”、行者二号等业界“顶流”纷纷亮相,城市之间科技队选手城市之间-笨笨在出发前和观众互动……随后机器人们在所属工程师的操控下,迈着机械却又充满个性的步伐,有序起跑。

人形机器人“各显神通”。首先,“天工Ultra”在南海子公园平稳起跑,只见它步履矫健,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在三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冲向终点,沿途中遇到上下斜坡、转弯等复杂地形, 步履也丝毫不乱,最终“天工Ultra” 夺冠。

不过,夺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赛程过大半后,天工机器人一度摔倒,在经过技术人员紧急维修后继续出发。

据悉,今年“天工Ultra”不仅将时速从6千米/时提升到最高峰值速度12千米/时,还通过搭载“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变得更聪明。

关于本次比赛夺冠,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天工Ultra”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但有了条件,还需要重点解决机器本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关节发热等问题。

小顽童队参赛选手松延动力N2机器人足登斯凯奇运动鞋,头缠“必胜”红巾,在赛道上做起了准备工作。最终,在本次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小顽童队的机器人“松延动力N2”获亚军。

关于本次比赛夺得第二名,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之前对本次比赛预期不高,但没想到包揽成人组比赛第二名,N2也是全场唯一不牵绳独立跑完全程的队伍。

在比赛过程中亦有惊险一面,有机器人摔倒后头部受伤,被扶起后以“无头”状态坚强奔跑,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欢呼。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发现,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参赛选手中,一位名叫“0306小巨人”的机器人,以75厘米的身高、10公斤的体重和银蓝拼色的萌系外观,成为机器人选手中的“最萌存在”。其会说话,能招手,还可跑步、站军姿,据悉,其来自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据介绍,“0306小巨人”诞生仅44天,虽然叫‘小巨人’,但它个头不高,底盘低,为的是跑得平稳、不摔跤。

本次还设置了机器人表演区,来自加速进化等的机器人翩翩起舞,机器狗们则热情和观众互动。

本次马拉松全程21.0975公里,赛道起点为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终点位于通明湖信息城。记者获悉,本次多数机器人未跑完全程,因封路及完赛关门时间等因素,最终跑完全程的约有六七个。

此外,本届机器人马拉松比赛,近期备受瞩目的宇树机器人官方并未直接参赛。宇树科技回应《科创板日报》记者称:主要忙于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因而未能参赛。“比赛都需要提前好好准备,我们最近事情比较多,和很多其他机器人公司类似就没直接参与。”

但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现场有多只参赛队伍采用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并搭载自研算法参与了比赛,因而宇树机器人的身影仍出现在赛场。

比如,清华大学的参赛队伍使用宇树机器人进行比赛,但胸前标着“易方达机器人erf”字样。

宇树G1机器人还作为城市之间科技队的选手亮相。该团队为G1进行了适赛化改造升级,包括将灵巧手质地更换为复合型塑料从而减轻负重;在侧面改装为开放式电池仓,通过卡扣式设计实现电池快速换取。

在比赛过程中,城市之间科技队的宇树机器人一度摔倒,但迅速站起向观众挥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赛。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了解,城市之间科技队的宇树机器人出现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终点的时间大约是12点半。

对于G1在本次半马中的表现,宇树科技表示,“G1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全球非常多的客户,使用了很久。所以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如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有好几个独立团队在使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

但现场亦有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宇树机器人重在动作演示和表演,而非长跑,因为需要考虑到续航能力等因素。

据介绍,本次比赛是人形机器人全球范围内首次在开放环境下的长距离耐力测试,对机器人而言,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确保更多机器人能够顺利完赛,参赛团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更换电池,也可通过更换机器人以接力形式参加全程比赛。赛道沿线还设置了多个补给站,提供电池更换、机器人维护及数智医疗等后勤保障服务。

人形机器人正从产品化向实际市场过渡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加速演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30年预计达23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64.18%。

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随着成本下探与生态完善,产业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而此次在北京亦庄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可谓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作为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创新产物,人形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这场赛事也为观察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认为,人形机器人踏上赛道奔跑,是科技的一小步,但却是科普的一大步。以喜闻乐见的场景,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到机器人,也给予了国产机器人的展示平台。

“马拉松的场景作为机器人场景的早期阶段,主要考验腿部控制,也比较适合拿来比赛。现场来看,不同机器人的水平存在差异,有的能跑直线较快。在模式上,有的机器人是跟随奔跑,前方会有领航员装着信号发射器,引导机器人跟着跑;有的机器人则是遥控奔跑,操控手跟在机器人后面遥控操作。” 田丰称。

一名初创企业CEO在观看完比赛后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机器人马拉松是不错的实战检验。“但目前看来散热、稳定问题都比较突出,在机械能力层面比起动物界的牛马仍有明显的距离。”

在田丰看来,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在从产品化向实际市场过渡的关键时期,亟需解决核心零部件的技术难题。“比如成本更低、更小型化的电机,更为强大的大脑以应对复杂逻辑任务的需求,以及复杂环境里可以灵活应变的小脑运动控制系统等。”

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和特种救援等领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但尚需深度适配特定场景、大幅降低成本、群体智能协同,这都需要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抄底成功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