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非货管理规模前十公募中,仅富国和汇添富规模较去年底有所增长,其余规模均出现下滑。 ②施罗德、苏新、安联、易米的非货规模排名均向前进逾10名,财通、贝莱德、国海证券、华润元大向后退逾10名。 ③中欧是一季度非货规模增长最多的公司,增量超380亿元。
财联社4月18日讯(记者 吴雨其)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投资者教育普及,指数化投资迎来爆发式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指数产品(含ETF)合计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品数量超过两千只,迈入“千基时代”。
然而,产品数量的激增并未带来投资便利性的同步提升,反而让许多投资者陷入“选择困难”。宽基、行业、主题、风格因子……纷繁复杂的分类体系、模糊的界限定义,使得投资者难以快速辨别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指数产品中精准定位需求?如何避免因分类混乱导致的配置偏差?这些问题已成为指数投资生态中的关键痛点。
指数产品分类模糊加剧投资决策难度
财联社记者发现,当前属指数产品(含ETF)的基金共有2600只,而在Wind数据等多个三方平台中,指数产品的分类尤为模糊,在二级分类中,分为增强指数型债券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以及被动指数型基金。
投资者若想布局某一特定领域(如新能源或人工智能),需在“被动指数型基金”类别下逐一筛选名称含相关关键词的产品,并进一步查阅基金公告、公司宣传资料甚至指数编制方案,才能确认其实际投向。这种低效的筛选过程,极大增加了普通投资者的时间成本和决策门槛。
除了平台上对指数产品的分类,市场上还会将指数产品分为宽基、窄基、行业、主题等,但这些分类定义也较为混乱。
如宽基指数,目前是定义混乱的“重灾区”。实际上,宽基指数本应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基石”,但其定义在境内外却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宽基指数定义为“能够代表国内或国际股市整体表现”的指数,明确行业、风格、小盘、中盘指数等不属于宽基指数。
而国内通常将规模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统称为宽基,甚至衍生出“窄宽基”“创新宽基”等概念。这种定义的不一致导致投资者在跨市场筛选产品时无所适从——中证A500和科创板50均被归为宽基,但前者代表A股大盘蓝筹,后者聚焦科创板高成长企业,风险收益特征截然不同。
而行业与主题更是边界模糊的“灰色地带”。两者模糊不清的分类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选择难度。以人工智能为例,既有公司将其归为科技行业ETF,也有机构将其定义为跨行业的主题ETF。
业内人士也指出,这种分类混乱的背后,是境内行业分类体系(如中证、申万)与国际标准(如GICS)的兼容性问题。投资者若想布局某一细分领域,往往需要在一堆名称相近的产品中反复比对,效率低下且容易误判。
若提到风格因子,投资者则更为陌生。当前市场下,红利、低波、自由现金流……风格因子类指数近年快速兴起,但其学术化标签让普通投资者望而生畏。许多人对这类产品的定位、适配场景缺乏清晰认知,甚至误将“红利ETF”等同于高股息策略,忽视其背后的市值风格或行业暴露差异。这种认知断层导致投资者难以将产品特征与自身需求有效匹配。
破局应分类明晰
国际成熟市场早已通过标准化分类体系解决类似问题。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将行业划分为11个一级部门、24个行业组,形成全球通用的行业分析框架;
晨星九宫格则以“价值-成长”“大盘-小盘”为坐标轴,帮助投资者快速识别基金风格。此外,海外机构对宽基指数的严格定义(如标普500需覆盖全市场75%市值)也避免了分类泛化问题。
这些经验表明,清晰的分类标准是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投资效率的关键。
针对国内市场痛点,易方达基金近期推出了一套系统化的ETF分类框架,将股票指数ETF划分为四大类:规模指数(宽基)、风格因子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并进一步细化至十余个子类。
具体来看,首先,易方达基金摒弃了笼统的“宽基”概念,转而从市场(A股、港股、全球等)和市值(大盘、中盘、小盘)两个维度重新定义规模指数。例如,中证A500被明确为“A股大盘指数”,科创板50则为“科创板大盘指数”,投资者可据此直观判断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市值风格。
行业指数则严格对标八大类别(金融、医药、科技等),并结合指数名称匹配程度、成份行业权重等指标,分析界定指数是否属于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则围绕六大长期趋势(数字化、低碳转型等)展开,并将紧跟市场发展与主题演化,持续优化整理分类。
易方达将风格因子归纳为成长、价值、红利、其他四类,并叠加市值维度(如大盘成长、小盘价值)。例如,沪深300成长指数代表大盘成长风格,而中证1000价值指数则聚焦小盘价值股。这种分类帮助投资者快速理解产品的收益来源与风险特征。
分类体系的标准化显著提升了投资者的决策效率。以配置“科创板”为例,过去投资者需在数十只名称含“科创”的产品中逐一分析;若经过清晰的分类,可快速锁定“规模指数-科创板大盘”类别,直接比较科创板50ETF与其他宽基产品的差异。此外,风格因子的清晰界定也让投资者能够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如追求高股息或成长性)精准匹配产品。
易方达基金方面表示,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指数配置体验。不论是此次梳理ETF分类,还是此前在业内率先大批量调整ETF简称、推动ETF简称标准化等等,都是力求让ETF投资变得更简单、更便捷。未来,易方达基金将继续坚持低费率、精细化管理、平台型发展,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ETF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