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不止于支付 蚂蚁集团“变阵”进军通用AI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2025-04-18 星期五
原创
①蚂蚁集团调整旗下CTO条线,并在今年成立AGI(通用人工智能)部门,由CTO何征宇直接挂帅,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
②蚂蚁集团已加码具身智能、AI眼镜等,试图在大模型之外,寻找更多破局点。
人工智能
关注

《科创板日报》4月18日讯(记者 黄心怡)2025年的春天,杭州西溪路569号,位于西湖后山的蚂蚁杭州总部。春雾漫过龙井茶垄,蚂蚁A空间的玻璃幕墙折射倒映茶山的青绿与曲线。看似静悄悄的大楼里,这家曾以支付宝撬动中国金融版图的科技巨头,正悄然将指挥棒转向更辽阔的战场——通用人工智能(AGI)。从支付入口到智能中枢,这场战略跃迁的背后,是数字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监管重塑下竞争求变的主动突围。

在去年年底的蚂蚁集团20周年活动上,马云意外现身:“我是为了蚂蚁未来的20年而来。” 之后,蚂蚁集团调整旗下CTO条线,并在今年成立AGI(通用人工智能)部门,由CTO何征宇直接挂帅,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同时,蚂蚁集团发力具身智能、AI眼镜等消息接连传出。

蚂蚁集团的老东家阿里,不久前刚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资本市场普遍认为,阿里正经历从零售主导向AI创新的战略转型,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而蚂蚁集团能否在传统优势业务支付宝之外,找到新的发展支点,是其当下的重要课题。

▍CTO线架构调整 加码通用人工智能

马云在蚂蚁集团20周年活动上着重提了AI,他认为未来20年的AI时代能带来的改变,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随后,蚂蚁集团AI相关业务线,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阵”。

《科创板日报》记者确认,蚂蚁集团副总裁、前基础大模型负责人徐鹏已离职。徐鹏一直从事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究,曾在谷歌工作11年。2024年,蚂蚁成立AI创新研发与应用部门NextEvo,由徐鹏担任负责人,承担了蚂蚁AI的所有核心技术研发,包括蚂蚁百灵大模型的所有研发工作。《科创板日报》独家获悉,徐鹏离开蚂蚁后将回到谷歌任职。

就在徐鹏离职前不久,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国际首席技术官王晓航也选择离开。

这或与蚂蚁集团对于CTO条线的调整有关。2024年12月23日,蚂蚁集团总裁韩歆毅发布全员信,宣布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包括整合线上支付事业部、线下支付事业部、支付宝(中国)三大主体组成“数字支付事业群”;整合APP、广告、数字化产品、数字民生、数字出行酒旅、数字物流六大部门组成“支付宝事业群”。

CTO线随之发生变动。王晓航从原财保事业群调至蚂蚁国际事业群任CTO,徐鹏从AI创新研发与应用部门NextEvo负责人被调任至蚂蚁技术研究院美国分院院长,不再直接负责蚂蚁基础大模型百灵大模型的研发。

之后在今年,蚂蚁集团新成立了AGI(通用人工智能)部门,由CTO何征宇(花名:梁纥)直接负责,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原先的技术条线也继续做出调整。有消息称,支小宝技术团队将只保留业务部分,剩余人员转去AGI部门。

作为蚂蚁集团自研的基础大模型,百灵大模型计划聚焦在生活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场景。支小宝则是支付宝基于百灵大模型开发的AI生活管家,也是蚂蚁集团此前布局AI应用的抓手之一。

今年年初DeepSeek的一路高歌,改变了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市场格局。显然,面对新一轮大模型竞争,蚂蚁集团正在调整AI战略,更集中人员力量来专攻底层技术的研发,并希望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有所突破。

▍具身智能、医疗能否成为突破口?

当前,人工智能的新风口已经吹到了具身智能、AI眼镜、AI智能体等落地应用方向。在春晚扭秧歌的宇树科技机器人吸睛无数,而AI功能带动了Meta雷朋的销量,使其有望首款年销量突破200万的智能眼镜。

蚂蚁集团正在加码具身智能、AI眼镜等,试图在大模型之外,寻找更多破局点。本月初,蚂蚁集团就曾传出希望投资宇树科技的消息。

今年3月,蚂蚁集团旗下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业务的主要载体——蚂蚁灵波科技,在上海浦东揭牌,将面向在家庭、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领域。

《科创板日报》还从接近蚂蚁集团的人士处了解到,蚂蚁近期在扩充准备智能眼镜相关业务。招聘网站也显示,蚂蚁集团正招聘AI智能眼镜的产品专家,要求有消费级产品的经验。

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AI医疗是蚂蚁集团的重点方向。今年1月,蚂蚁集团正式完成了对好大夫在线的收购,并发布了面向医生科普和病历管理的“AI助理”。3月21日,蚂蚁集团对外宣布在医疗机构、医生、用户三端的AI体系升级。包括面向医疗机构,联合华为医疗卫生军团、阿里云等推出“蚂蚁医疗大模型一体机”;面向好大夫在线的29万注册医生,发布AI医生助手系列工具;同时,服务用户的健康应用“AI健康管家”推出智能思考、健康自测等十余项新功能。蚂蚁集团还在日前宣布要在一年内为全国百位名医打造AI分身(AI智能体),构建覆盖肿瘤、慢病等领域。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对于蚂蚁集团而言,亟需在支付宝之外,开拓具有科技含量、符合国家需要的产业方向。而医疗健康无疑是符合现阶段和未来若干年中国市场需求的领域。“研究发现,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居民的消费重点将由基本生活满足转向医疗健康和文娱。”

张毅进一步分析道,具身智能也是热门赛道,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力的方向。“蚂蚁集团对于具身智能的发力方向,同样在家庭、医疗等,本质上与医疗健康的布局,都是同一个赛道和方向,只是不同的产品形式。”

▍投资布局转向前沿科技

加码AI布局的同时,蚂蚁集团调整了原有的投资布局。今年3月以来,蚂蚁集团相继减持奥比中光和永安行两家A股上市公司股份,累计套现约7.75亿元。对此,蚂蚁集团回应称,此举是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将新增投资重点转向前沿科技(如大模型、具身智能、AI算力)和全球化领域,通过减持部分长期持有且收益良好的项目,来布局更新、更早期的机会。

2023年以来,蚂蚁重点在大模型及应用、AI算力、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项目包括大模型公司智谱AI、月之暗面,视频生成公司爱诗科技、生数科技,AI搜索企业秘塔科技,AI芯片企业清微智能、墨芯科技等。去年,蚂蚁集团还吸纳了具身智能创业企业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并成立了强化学习实验室,由其担任首席科学家。

《科创板日报》注意到,2025年以来,蚂蚁集团仍在持续展开相关布局,投资了星尘智能、星海图等多家具身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以及国内AI 智能体初创公司深度赋智,该公司的MetaGPT 团队开源了OpenManus项目。

“对于蚂蚁而言,凭借其资金实力,通过战略投资、甚至收购等方式布局优质赛道、优质公司,是可以预见的。蚂蚁集团现已在开展相关动作,相信未来也将深入推进。”张毅说。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