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微软发布超高效AI模型BitNet b1.58 2B4T,拥有20亿参数,能在普通CPU上高效运行,超越Meta、谷歌等同类模型。 ②全球首条液态氢洲际走廊启动,连接阿曼杜库姆港与欧洲能源枢纽,计划2029年启动大规模出口。
▌微软发布可在CPU上运行的超高效AI模型BitNet
微软推出全球最大规模的1-bit AI模型BitNet b1.58 2B4T,拥有20亿参数,能在普通CPU如苹果M2上高效运行。模型以仅-1、0、1的极简权重实现高内存和计算效率,在多个推理任务中超越Meta、谷歌等同类模型,速度更快、资源占用更低。惟一限制是需依赖微软自研框架bitnet.cpp,兼容性仍受限。
▌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研判美国关税新政对全球科技的影响
Frost & sullivan公司认为,2025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产品加征高关税,将引发全球科技行业深度调整。中国在芯片、锂电池、太阳能等领域的市场份额受挤压,企业加速向印度、东南亚等地转移产能。核心行业如半导体、能源、电动汽车、医疗器械、金属材料等供应链重构步伐加快,本地化生产与数字化制造迅速兴起。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金融科技加速发展,跨境数字贸易成为新增长点。全球贸易格局正由成本效率导向,转向区域协同与战略韧性。
▌全球首条液态氢洲际走廊启动
阿曼与荷兰、德国签署协议,建设全球首条液态氢洲际走廊,连接杜库姆港与欧洲重要能源枢纽。该项目集结11家关键机构,涵盖制氢、液化、运输至分销全流程,计划2029年启动大规模出口。ECOLOG新技术将实现无损运输,降低成本。此举巩固阿曼在全球氢能市场的地位,助力欧洲能源多元化及减碳目标,推动钢铁与交通等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
▌彭博社认为关税将削弱美国人形机器人竞争力
美国原欲加快发展人形机器人以抗衡中国,却因特朗普关税面临重大阻力。人形机器人需大量依赖中国产核心零部件,如驱动器和视觉系统。关税导致成本上升、供应链不稳,多家美企被迫重新评估生产计划。尽管美国初现机器人投资热潮,中国因技术成熟和供应链优势仍居领先地位。若供应断链或成本飙升,将削弱美国在机器人竞赛中的竞争力。
▌英伟达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建AI超算工厂
英伟达宣布将在美国德州休斯顿与达拉斯建设两座AI超算工厂,预计12至15个月内投产。此举旨在降低对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芯片生产的依赖,应对中美科技摩擦风险。新工厂将与富士康与纬创合作,专注于AI芯片系统制造,预计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带来万亿级经济效益。该战略也契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国产化方向,助力英伟达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抢占先机。
▌台积电计划向美国引入FOPLP先进封装技术
在美中贸易紧张背景下,台积电计划将其先进的扇出型面板级封装(FOPLP)技术引入美国,并最快于2027年试产。该技术散热性能优于现有3D封装方式,主要面向AI芯片需求。受苹果、AMD、NVIDIA等客户推动,台积电加快推进亚利桑那州第二座晶圆厂建设,3nm制程预计2027年底投产,2nm量产目标为2028年。此举将增强美国本土高端芯片制造能力,助力构建去风险的半导体供应链。
▌ITI发布《量子技术政策指南》
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ITI)发布《量子技术政策指南》,提出六大政策原则,助力政府与企业协同抢占量子技术先机。内容涵盖推动创新与投资、构建韧性供应链、应对网络安全挑战、培养量子人才、平衡治理机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指南建议支持量子与传统计算融合,优先发展高性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能,提升国家科技战略竞争力。
▌Arm的《AI芯片趋势报告》指出能源效率成芯片设计核心
半导体硅制材龙头Arm在《芯片新思维》报告中指出,AI时代推动芯片设计迈向高效能与高能源效率,尤其面对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暴增与边缘AI应用崛起。三大趋势包括高效运算发展、客制化芯片普及、运算子系统与小芯片技术兴起。同时,芯片设计须重构为系统层级协作,强化安全机制与标准化接口。面对软硬整合、开发流程与互通性挑战,Arm认为通用工具和标准建立将成为未来突破关键。
▌日本开发的E2T算法突破AI预测边界
日本的信息和系统研究组织(ROIS)开发出E2T(外推式情境训练)算法,显著提升AI模型在未知材料属性预测中的准确性。该方法通过大量生成任务训练“元学习器”,让模型习得跨出训练数据分布的外推能力。实验证明,E2T在40余项材料性质预测任务中优于传统方法,并能以极少数据快速适应新任务。该成果为材料科学中的无数据领域探索提供新路径,未来有望推动AI基础模型的发展与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三星4nm逻辑芯片良率突破40%
三星4nm逻辑芯片测试良率已稳定超过40%,为12层HBM4的核心组件开发提供关键突破。尽管仍面临1c DRAM与封装技术的挑战,但若能稳定量产10nm级1c DRAM,将优于SK hynix的1b方案,提升性能竞争力。三星采用TC-NCF封装方法虽受散热质疑,但仍计划在2025年内实现HBM4量产。同时,三星也将于4月开始量产8层HBM3E产品,并争取5月通过NVIDIA认证的12层HBM3E。
▌2024年韩国企业级存储市场持续萎缩
IDC报告显示,2024年韩国外部企业级存储系统市场规模为7,051亿韩元,连续第二年下滑。生成式AI带动GPU投资激增,挤压了传统存储预算。VMware许可政策调整亦导致HCI投资停滞,公共领域与专业服务业投入明显减少。尽管制造业投资有所恢复,并有AI相关的Scale-out NAS部署,但整体市场仍受抑。IDC指出,随着AI生成数据激增,未来对AI优化型新存储架构的需求将上升,企业需为下一波存储变革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