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博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95.98万元。总体而言,公司利润端受到高毛利产品波动、新品定价探索、折旧成本上升及高毛利技术收入收缩等叠加作用,呈现结构性调整。
4月17日盘后,博瑞医药(688166.SH)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外部市场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公司持续以研发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保持推进多元化产品管线的研发临床进展和全球化布局。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博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95.98万元。从营收构成看,一季度公司收入波动主要受阶段性需求变化与市场竞争格局影响:抗病毒类产品收入减少主要为受流感趋势变化及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奥司他韦原料药需求及价格产生下滑;抗真菌类产品收入客户阶段性商业需求波动影响而下降,但高毛利特性仍有望为后续利润修复提供支撑。值得肯定的是,免疫抑制类产品凭借商业化需求放量实现逆势增长。此外,其他类产品也因新产品的市场开拓稳步推进而实现收入提升,显示出公司在细分领域的灵活应对能力及潜力。总体而言,公司利润端受到高毛利产品波动、新品定价探索、折旧成本上升及高毛利技术收入收缩等叠加作用,呈现结构性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对创新药与仿制药研发的高强度投入,以及生产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其在未来市场竞争抢占先机奠定了扎实基础。
加码研发夯实创新根基 产能升级构建长期竞争力
财报显示,博瑞医药一季度研发投入达2.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5.09%。本期研发投入为本期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与本期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之和,其中研发费用达6163.8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接近25%——这一比例相较2024年年报的23.19%及2024年一季度的19.12%均有显著增长,更创下202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展现出其“以研发立身”的战略定力。高强度的资金投入直接转化为研发管线的加速推进:BGM0504注射液国内外多适应症临床进展、吸入制剂技术平台的持续突破、以及多款仿制药的密集申报,均得益于研发资源的集中倾斜以及公司对长线技术储备的重视。
知识产权布局则是博瑞医药技术实力的直接体现。一季度,公司新提交国内专利申请7件,新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件,新提交国外专利申请9件,新获得国外专利授权1件。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522件,其中发明专利462件。公司全球累计专利已覆盖美国、欧洲、加拿大、日韩等主要市场。这一成果不仅为产品商业化提供了保护壁垒,也为其后续创新药出海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产能建设方面,公司苏州与泰兴两大生产基地建设也在同步推进。创新药制剂和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一期项目,苏州制剂生产基地,机电施工已完成95%,目前处于设备安装过程中;泰兴原料药基地的机电施工和设备安装已完成,目前在调试验证过程中,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原料药与制剂的一体化生产能力。这些投入将为公司后续创新药上市储备了必要的产能基础。
创新药管线突破:从临床到全球化的进阶
在创新药领域,博瑞医药BGM0504注射液一直是一大亮点。根据财报,国内方面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治疗和减重两项适应症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处于入组和随访阶段,均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中。待完成国内Ⅲ期临床研究,并经国家药监局审评、审批通过后方可在国内生产上市。海外布局也在同步提速,该产品减重适应症在美国已获批IND,目前在美国开展的US bridging临床研究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临床总结报告;其降糖适应症已由合作伙伴向印尼官方递交IND申请,目前处于审评中。
此外,口服BGM0504片剂及另一款创新药BGM1812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未来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代谢疾病领域的产品矩阵。
与此同时,博瑞医药在仿制药研发方面同样多点开花:吸入制剂领域,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噻托溴铵奥达特罗吸入喷雾剂、噻托溴铵吸入喷雾剂在内的多款产品已在国内申报;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已完成BE试验,目前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50μg/250μg规格)已完成BE试验,处于验证性临床试验中;羧基麦芽糖铁注射液及其原料药已在国内申报。
原料药方面,一季度盐酸多巴胺原料药、硫酸艾沙康唑原料药、瑞加诺生原料药获得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泊沙康唑晶型I原料药、非达米星原料药向欧洲递交ASMF,显示出公司在原料药技术上的积累与国际市场拓展的雄心。
在博瑞医药的这份财报中,折射出了行业的共性挑战,而持续加码研发与产能升级印证了其以技术驱动增长、追求长期价值的决心,研发投入倍数级飙升与全球布局的扩张也为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提供了差异化竞争力。在行业加速分化的当下,这种以研发为锚、产能为基的战略选择,或将成为博瑞医药穿越周期、兑现长期价值的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