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近日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球企业迎进来》; ②周汉民称,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走出去”虽面临挑战,但前景广阔,随着各方支持与企业自身努力,必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IPO排队16个月后,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 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大考时刻。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公告信息显示,瑞立科密将在4月18日迎来首发上会。
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年内深交所主板第三家IPO上会企业,瑞立科密业务模式成熟、主要客户稳定,下游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未来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续性,具备“大盘蓝筹”特色,符合主板定位要求。若顺利过会,瑞立科密有望成为A股今年第10家拿到上市“入场券”的IPO企业。
与此同时,瑞立科密凭借技术自主化、客户多元化和政策红利,已从国内龙头向国际主流供应商转型。但随着美国“关税风暴”冲击全球,如何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成为众多对美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对此,瑞立科密对关税政策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在深交所申报的IPO文件更新了意见落实函。相关文件显示,2024年瑞立科密境外销售占比低于18%,且公司对美国客户、供应商的销售及采购占比均不到1%,不存在重大依赖,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较小。瑞立科密强调,“公司以内销收入为主,外销收入具备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未来经营业绩不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2.14%,毛利率赶超行业均值
受益于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形成合力,中国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Win Market Research数据指出,2023年中国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市场规模为292亿元,若按3.8%的年复合增长率计算,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14亿元。结合政策推动(如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提升至19%)及技术迭代加速,实际增速可能高于预期,修正后约为360亿元。
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中,瑞立科密紧握机遇,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全面的解决方案,为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459项授权专利(发明专利58项),主导或参与制定9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器和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打破了外资品牌长期垄断,推动国产化率不断攀升。
招股书显示,瑞立科密成立于2001年,一直深耕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实力认证称号,是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品牌“科密(Kormee)”已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行业一线品牌。
瑞立科密的的主营业务为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和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技术服务。本次IPO瑞立科密拟募集资金约15.22亿元,募投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进行,包括瑞立科密大湾区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研发智造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瑞立科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26亿元、17.60亿元和19.77亿元,复合增长率(CAGR)达22.1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9696.47万元、2.36亿元和2.69亿元。公司财务指标符合交易所对“大盘蓝筹”的定位要求。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瑞立科密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制动控制系统(EBS)等主动安全系统正向开发能力的企业,公司已构建覆盖气压/液压制动、电控/线控制动的完整技术矩阵,广泛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及摩托车领域。
从市场占有率看,瑞立科密长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至2023年,瑞立科密气压电控制动产品包含的ABS产量和销量连续10年排名行业第一位;2021年至2023年,公司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品市占率均排名行业第一。
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我国商用车销量分别为330.05万辆、403.10万辆和387.30万辆,不考虑出口因素,公司商用车ABS、ESC、EBS产品合计境内销售分别约79.21万套、95.6万套和108.13万套,假设一辆商用车配置一套行车制动系统,公司ABS、ESC、EBS产品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23.72%和27.92%。
得益于全球安全法规趋严等因素,汽车主动安全市场将有望呈现高景气。中泰证券近期发布研报称,全球汽车主动安全市场规模于2023年为1200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21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7.5%。这意味着,瑞立科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未来有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持续扩大营收规模。
作为一家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瑞立科密不只在公司业绩、规模上争龙头,亦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新要求,以品牌影响力引领行业走安全化、高端化、智能化道路。
据招股书披露,当前瑞立科密以电控制动系统为业务发展重点,同时积极布局商用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公司开发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等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及时把握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在持续巩固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地位的同时,瑞立科密还不断丰富技术储备及延伸产品链条,逐步进入乘用车和摩托车市场。目前,公司主营产品已覆盖一汽解放、中国重汽、东风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陕汽集团、金龙客车、中通客车、中集车辆、奇瑞、吉利、春风动力、钱江摩托等一众国内主流龙头整车企业。
内销为主,未来经营业绩不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苦练国内市场内功的另一边,瑞立科密的产品已出口至欧美市场。从打破外资技术垄断到参与国际竞争,瑞立科密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汽车供应链崛起的典型路径。据了解,瑞立科密电控制动系统凭借性价比优势,正逐步替代采埃孚、克诺尔等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
2025年4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系列关税措施,关税范围、力度超市场预期,将对全球宏观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4月8日,瑞立科密IPO文件更新了意见落实函。值得注意的是,瑞立科密前述意见落实函虽于4月8日更新,但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均在4月2日完成了文件签署,这一天正是美国当地对等关税的生效日。反应如此迅速,足见公司对关税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和应对效率。
瑞立科密披露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境内终端客户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 6573.86 万元、2.02亿元和3.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06%、11.68%和16.07%。
针对备受关注的美国市场,瑞立科密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对美国终端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142.11万元、540.22万元和405.0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88%、0.31%和0.21%,销售内容均为铝压铸业务产品;对美国终端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725.66万元、1589.76万元和661.12万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0.96%、1.62%和0.77%,整体占比较小,采购内容以芯片为主。
可见,瑞立科密对美国客户、供应商的销售、采购占比均较小,不存在重大依赖,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较小。
按照瑞立科密的说法,公司汽车芯片均以成熟制程为主,市场供应较为充分,采购渠道畅通,未触及美国出口管制制程限制,芯片供应商以德国英飞凌为主,且为降低芯片供应风险,公司多渠道开发备选供应商,以增强供应渠道的稳定性及控制采购成本。
瑞立科密强调,“公司主动安全系统业务开展所需的各类汽车芯片,公司已通过国产替代供应商进行国产化芯片方案的产品开发及装车试验,国产替代具有可行性;未来,随着国产汽车芯片产业链基础日趋完善及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对国产芯片产品接受度的提高,公司的主动安全系统产品配套国产芯片的使用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据披露,瑞立科密境外客户以采埃孚、尼得科等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主。瑞立科密在回复中提到,我国与公司主要境外客户所在国家具备良好的双边关系,公司境外业务面临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司与主要境外客户已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基础,境外客户合作具备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公司作为国内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龙头企业,凭借丰富的产品序列和扎实的技术储备,具备持续开发和维护境外客户业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瑞立科密认为,公司以内销收入为主,外销收入具备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未来经营业绩不存在大幅下滑风险。而募投项目的实施能够扩大公司主动安全系统生产能力,同时满足国内整车企业对于国内高性能主动安全系统的进口替代需求。
不仅如此,面对愈发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瑞立科密对自身长期发展保持信心。“在全球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海外汽车电子产品供应链风险加大,部分国内整车厂商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在产品性能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选择增加国内采购力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进程。在此背景下,公司需要抓住进口替代契机,提高市场份额,稳固公司的行业竞争地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延续了商用车出口良好发展态势。另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突破2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8.5%左右。这为瑞立科密的海外拓展提供了战略窗口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若能借助IPO募资加速全球化战略,瑞立科密有望在智能驾驶浪潮中占据更重要的市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