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扩内需是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
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是持续提振消费的根本,通过实施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等机制性政策或在中长期发挥更大作用。

4月13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七期活动在上海浦东圆满落幕。本期沙龙围绕《金融赋能·谋定先行: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的应对策略与路径》这一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发表演讲,他认为关税对中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应对关税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就是扩大内需。

赵伟表示,特朗普政府第二次上台后,美国政府正面临多个两难境地:首先是货币政策两难,需在就业与通胀之间艰难平衡;第二是财政政策面临两难,扩张或收缩均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第三是产业政策同样两难,强美元与制造业回流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赵伟看来,美国对等关税在目标上关注贸易逆差等长期问题,但在执行上具有投机主义及反复无常的特征,且关税目标高于市场预期,由于实施速度快、力度大,引起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

不过,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此期间,相比美国市场展现出了韧性。赵伟指出,若关税力度继续加大,需警惕美国经济断崖式下跌风险,关税摩擦本身意味着美国经济中短期滞胀风险、中长期衰退风险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而对于中国,关税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赵伟表示,一般情形下,关税直接以成本形式加诸于中国产品,使得出口品价格、运费上升,削弱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但当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时,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会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超过一定价格区间后可能会转向寻找替代品。

关税战给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赵伟认为,最佳的策略就是扩内需。当前,促消费的短期堵点在于收入承压与供给约束,中长期堵点则在于居民债务负担偏高。中国本轮“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明显,但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消费,为居民持续“减负”、“增收”是持续提振消费的根本。通过实施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等机制性政策或在中长期发挥更大作用。

在主题为《关税风云再起,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企业有效应对?》的行业对话环节,赵伟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的特点。

赵伟指出,一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向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去攀升,而不是相反方向,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战略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供应链的构建非一朝一夕,目前亚洲已成为供应链体系融合度最深、最广的一个区域。特朗普的逆全球化使全球供应链往区域化收缩,但亚洲依然是最高效的供应链区域。

在金融助力企业应对关税影响方面,赵伟最后建议,应从金融跟科技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

大金融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