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该行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三大业务经营策略,主动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强化风险管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财联社4月16日讯 4月13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七期活动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圆满落幕。本期沙龙围绕《金融赋能·谋定先行——美国“对等关税”落地后的应对策略与路径》这一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交流。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大陆金融服务合伙人、税务主管合伙人吴俊在沙龙上发表演讲。吴俊认为,在关税风暴下,金融业需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通过风险防控、融资支持、政策协同、全球布局四大策略助力实体经济,而企业需通过供应链重组、技术升级、市场多元化等路径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在变局中寻找增长点”。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吴俊表示,这一波关税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金融机构贸易类的中间业务收入形成直接冲击;其二是间接影响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加重其贷款违约率。在吴俊看来,面对这一变化,金融业需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出击”。
吴俊认为,危险跟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可能会有三个新的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跨境资金流动和融资需求的增长,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为灵活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趋势,是汇率波动与金融工具的需求会上升,这就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创新产品。
第三个趋势,是全球供应链调整导致全球经营模式随之改变,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提供创新型的金融服务。
吴俊认为,金融业要从风险防控、融资保障、政策支持、全球布局四个方面发力,助力实体经济应对冲击。
在风险防控方面,应重点关注受关税影响较大的行业,譬如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加强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和预警,利用数据分析和AI的风控技术精准评估,合理配置信贷资源。
而在融资保障方面,金融机构应该提供如贷款展期、供应链融资优化等定制的融资支持,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同时对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提供政策性的融资支持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政策协同方面,金融业应协调多方资源,达到更为精准的纾困效果,同时增强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在全球布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为走出去的企业量身定制一揽子的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方案,为出海企业提供覆盖资本、交易、汇兑等方面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在主题为《关税风云再起,金融业如何助力实体企业有效应对?》的行业对话环节,吴俊表示,实体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技术研发与运营效率以及国别方面的非关税壁垒。
在外部压力下,中国各个供应链上下游要加强垂直协同,使用区块链、大语言技术模型进行效率提升,同时积极开拓内需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只有中国供应链抱团一起,才能够组成一个拳头打出去,加强中国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吴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