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美国AI购物应用Nate被指欺诈,其快捷结账体验实由菲律宾人工承包商完成,创始人阿尔伯特·萨尼格被控欺诈投资者。 ②IDC报告显示,2025年企业将持续关注数字基础设施,推动AI生成技术部署,混合架构、数据中心现代化等投资热度上升。
▌美国AI购物应用被发现实际由人类员工手动操作
近日,据美国司法部发布的新闻稿称,承诺提供快捷结账体验的AI应用程序Nate的创始人兼前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萨尼格被指控欺诈投资者。Nate成立于2018年,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超过5000万美元。Nate声称,得益于AI,其应用程序用户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在任何电商网站上购物。然而,美国司法部纽约南区法院指控,Nate实际上严重依赖菲律宾呼叫中心的数百名人工承包商手动完成这些购买。
▌IDC报告指出数字基础设施为2025年信息技术重点
IDC发布全球调研显示,2025年企业持续将数字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技术(IT)支出重点,推动AI生成技术部署。机构普遍采用混合架构,强化数据中心现代化、云迁移与网络弹性,基础设施自动化投资热度持续上升。
▌techovedas梳理全球半导体制造技术路线图
路线图涵盖从GAA晶体管、EUV光刻到3D封装等关键技术,聚焦AI、5G和量子计算带来的市场需求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挑战,强调制造环节对全球科技进程的支撑作用。
▌空客研发超导电动飞机
空客正研发搭载4台2兆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超导电动客机,航程达1850公里,预计2035年后投入使用。该机型通过低温氢冷却提升能效,有望推动零碳航空与高温超导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韩国组建“K-人形机器人联盟”应对中国挑战
韩国政府联合40余家顶尖企业与科研机构成立“K-人形机器人联盟”,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落地。三星、LG、现代、首尔大学等参与,计划打造机器人AI基础模型,预计2035年市场达380亿美元,力图缩小与中美差距,重塑制造业竞争力。
▌NSF将为科学研究提供扩展的云计算访问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拨款2000万美元支持CloudBank 2.0项目,携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伯克利分校及华盛顿大学,扩大科研界对AWS、谷歌、微软等云资源的使用。项目将每年支持500项研究,助力AI创新、科研普及及人才培养,强化公私合作。
▌欧洲AI项目“AI-PROGNOSIS”助力帕金森早筛与个性化治疗
在“世界帕金森日”,欧盟Horizon Europe资助项目AI-PROGNOSIS通过手机、智能手表等日常设备采集数字生物标志物,结合AI模型实现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与个性化护理。项目计划至2027年打造全面智能化管理平台。
▌NASA推动可重复使用高超音速飞行器测试技术
NASA发布征求建议书,支持其高超音速技术项目(HTP),旨在开发用于国防及商业需求的可重复使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该提案涵盖MACH计划下飞行测试载具的研究,包括载具特性、所需技术及成本估算,以推动政府和工业界在高超音速应用中的常规测试与创新成熟。
▌美国能源部改革高校科研经费政策
美国能源部宣布将对高校间接费用支持上限设为15%,替代当前高达30%的平均水平。这项新政策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科研资助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省超过4亿美元,用于更直接支持科学研究,提升联邦资金使用效率。
▌兰德发布量子技术技能与人才发展导航
兰德与丹麦诺和诺德基金会联合举办圆桌会议,探讨量子技术人才发展的关键议题,提出八项跨领域政策建议,强调连接协作、技能多样化和系统前瞻性规划,以促进构建公平可持续的全球量子技术人才生态。
▌日本研发团队实现真实门虚拟空间转换技术
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混合现实系统,可将现实中的门转化为虚拟空间入口。用户通过苹果Vision Pro等头显标记门框两点后,推门动作即触发虚拟场景渲染,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过渡。该技术突破传统VR/MR的界面割裂感,无需专门注视门把手即可识别动作,并保留门内外的视觉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