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石化、国泰海通等龙头企业掀起增持回购潮。截至4月16日,4月以来,沪市新增回购70家次;新增增持66家次。 ②宁沪高速、思维列控等众多企业坚持高分红传统。截至4月16日,已披露年报公司2024财年共计分红1.45万亿元。
财联社4月14日讯(记者 崔铭 实习记者 曾家奕)近日,沪市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与重大合同签订、项目中标公告。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出较为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能源行业煤炭供应及发电量保持稳定增长;基建领域重大工程签约与项目推进彰显行业韧性;科技创新相关企业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新质生产力动能逐步释放;同时,还有很多沪市上市公司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步伐。
2025年一季度,沪市能源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强化生产调度与技术创新,稳产保供促发展。
中国神华(601088.SH)表示,2025年公司计划商品煤产量3.348亿吨,煤炭销售量4.659亿吨,发电量2,271亿千瓦时,均高于2024年实际水平。
长江电力(600900.SH)表示,根据公司初步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乌东德水库来水总量约167.05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2.50%;三峡水库来水总量约555.19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偏丰11.5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境内所属六座梯级电站总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加9.35%。
华能水电(600025.SH)表示,公司2025年一季度完成发电量212.9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1.22%,上网电量211.0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1.42%。
沪市基建类上市公司则同步发力,重大项目签约金额屡创新高。
据悉,2025年1-3月中国交建(601800.SH)中标国内10亿以上主要项目金额合计约211.43亿元。中国铁建(601186.SH)近期中标重大项目金额合计约372.25亿元。中国化学(601117.SH)2025年3月新签合同额597.90亿元,同比增长60.71%,其中,国内合同额547.14亿元,境外合同额50.76亿元。
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沪市上市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形成新增长极。
以兆易创新(603986.SH)为例,近期公司所处半导体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有所回暖,2025年一季度,受益于国家一揽子刺激措施等原因,消费领域需求得以提振;受益于AIPC等终端对存储容量需求的带动,公司产品在存储与计算领域实现收入和销量大幅增长;网通市场也实现较好增长。
瑞芯微(603893.SH)方面则表示,今年第一季度AIoT市场需求超预期。公司因应AIoT发展趋势,对AIoT多产品线进行专业化、精细化运营,在下游AIoT多领域的推广效率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此外,部分沪市企业以 “一带一路” 为纽带,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加速国际化进程。
中国中免(601888.SH)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免国际有限公司与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拓展同仁堂国药的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地区。
璞泰来(603659.SH)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与海外客户签订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公司为客户提供“材料+设备”完整解决方案的新型商务模式已获得海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控股子公司将有望进一步积累丰富的海外交付经验,为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