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共中央驻地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今日导读】
字节正计划推自研AI智能眼镜,机构称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
京东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行业会议将召开,机构称全球厂商开支保持强劲下该细分领域需求持续提升
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目前这类产品已进入工业场景,商业化落地可期
重大进展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3D打印市场快速发展
【主题详情】
字节正计划推自研AI智能眼镜,机构称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
据媒体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正计划推出自家的AI智能眼镜。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字节跳动预计将在其智能眼镜中,提供类似自研模型豆包的AI功能。目前,字节跳动推出这款智能眼镜的时间和销售地区尚未确定。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字节跳动正在与供应商谈判,确定产品功能、技术规格、成本以及发布时间。
中泰证券认为,AI眼镜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多厂商入局加速、产品矩阵丰富、价格带多元,模型搭载及AI功能升级进度可期,未来随着模型升级融合和用户功能需求扩充,AI眼镜的多模态需求有望加速成长,逐渐成为多场景通用的AI全能助手。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2025年新品发布催化不断,建议关注AI眼镜相关产业链布局。
公司方面,环旭电子是SiP模组全球领先厂商,公司用在AI智能眼镜上的Wifi模组量产出货,更高集成度的SiP模组也正在配合AI智能眼镜客户开发中。水晶光电在智能眼镜(未搭载近眼显示)产品上,公司的光学零组件可用于配套搭配的摄像头和传感模块。除此之外,公司多年来专注布局元宇宙业务,在显示元件(反射光波导、衍射光波导等)、投影元件(光机)及其他可用于AR眼镜的光学零组件均有技术研发布局。
京东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启动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京东表示,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过硬,但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存在不熟悉国内市场、缺乏运营经验等挑战。为此,京东将在商务部及各级政府部门指导下,对扶持外贸企业做好规划布局,在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对接。
目前,已有包括京东、盒马、永辉超市等在内的多家零售企业启动扶持计划,帮助外贸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京东2000亿出口转内销计划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品牌孵化器”转型的关键一步。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京东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响应国家政策、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这一计划不仅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优质商品,同时也为京东自身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通过与京东的合作,外贸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和市场运营能力,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中,怡亚通与京东合作密切,多年来与其存在着供货等多方面的业务,在京东商城拥有多个自有电商和旗下门店。华贸物流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得到越来越多优质稳定客户的认可和选择,为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500家以上优质、稳定大客户提供直接服务。
行业会议将召开,机构称全球厂商开支保持强劲下该细分领域需求持续提升
由先进半导体产业集群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半导体先进技术与应用大会,将于4月22日在苏州举办。
兴业证券分析指出,全球晶圆厂设备开支保持强劲,光刻机需求持续提升。ASML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2025-2030年CAGR达9%;2025年-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分别1232亿美元/1362亿美元/14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11%/3%,光刻机是半导体设备中市场占比最大品类,市场占比达24%。伴随先进逻辑和存储芯片制程持续迭代,EUV光刻机占比持续提升。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光刻环节的核心设备,目前全球前道光刻机被ASML、尼康、佳能垄断,实现光刻机的国产化势在必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上市公司中,茂莱光学为光刻机光学系统提供用于匀光、中继照明模块的光学器件、投影物镜,以及用于工件台位移测量系统的棱镜组件,是光刻机实现光线均匀性与曝光成像的核心模块。张江高科于2024年10月,通过子公司上海张江浩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上海微电子公司22,345万元人民币,持有上海微电子公司10.779%的股权。
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目前这类产品已进入工业场景,商业化落地可期
据报道,4月19日早上7点半,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开跑。从4月9日开始,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近20支赛队陆续抵京报到。不同型号、技术、尺寸的人形机器人将在21.0975公里长的半马赛道上,展示技术成果,验证技术方案,挑战技术极限。
上海证券指出,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DeepSeek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
上市公司中,双林股份自主研发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具备“高负载、高精度、长寿命”的核心优势,能够在大幅提升负载能力、转速及寿命的同时,降低量产成本,为国产机器人“关节”技术的自主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公司的人形机器人用滚柱丝杠产品已经完成研发,正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富临精工表示,为深化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投资合作,公司与智元机器人等合作方签署了《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各方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实施人形机器人项目。国民技术表示,N32H系列为公司最新研发推出的高性能MCU产品,针对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伺服电机控制需求,公司推出了关节电机及灵巧手控制参考设计方案。同时,在激光雷达、BMS(电池管理系统)及机器人“小脑”(运动控制中枢)等关键环节,也有相应产品布局。
重大进展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3D打印市场快速发展
据媒体报道,近日我国首次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应用冷阴极电子枪实现“太空级”3D打印。这一重大进展打破了此前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对3D打印行业的高度关注。
3D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形成实体物品的新型制造方式,融合了信息网络技术、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近年来受益于技术突破以及政策支持的共振,我国3D打印市场得到快速发展。3D打印效率持续提升推动下游应用从传统航空航天领域快速向汽车、消费电子等民用领域拓展。民生证券指出,人形机器人持续往智能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对于设计、材料、制造工艺都提出了很大挑战,3D打印工艺持续进步从设计端、材料端、工艺端等开拓了人形机器人制造新思路,有望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升级迭代历程。
上市公司中,有研粉材公司子公司有研纳微公司的前身为北京恒源天桥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该公司之前主营汽车发动机上的凸轮轴零部件,拥有很强的粉末冶金工艺相关储备,先后承接了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项目等课题。楚江新材子公司顶立科技的金属基3D打印材料及制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金属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光韵达涉足3D打印业务多年,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在技术上有能力应用于其他工业制造。公司3D打印业务主要服务于航空制造领域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