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易方达、嘉实、永赢、银华上报首批科创综指增强ETF; ②增强策略可通过主动选股和动态调仓,捕捉如芯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细分赛道的超额收益; ③科创综指相关基金已超过60只,不少中小公司皆已入局。
财联社4月13日讯(记者 吴雨其)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受“关税政策”调整的持续扰动,波动性显著加剧。
从私募操作上看,整体呈现出机构加仓的现象。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3日,国内股票私募仓位指数攀升至78.04%,创下近七个月新高,而百亿级私募仓位更是突破81.40%,刷新近18个月峰值。
一位私募人士指出,在市场波动性增强的背景下,私募机构以仓位提升和策略调整传递出对A股的长期信心。股票私募尤其是百亿级机构的激进加仓,叠加股票策略的强势表现,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的乐观定价。头部量化私募的规模扩张与地域集中化,则进一步凸显行业资源向高效策略与核心城市聚拢的趋势。
股票私募仓位持续升温,头部机构引领配置潮
2025年以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呈现稳健上行趋势。截至4月3日,该指数较年初累计上涨4.50%,其中自2月21日以来涨幅尤为显著。从仓位分布看,满仓股票私募占比已超过六成(60.66%),中等仓位私募占比则降至22.54%,低仓和空仓私募占比分别为12.11%和4.69%。这一结构调整表明,越来越多的私募机构正通过提升仓位水平表达对A股市场的乐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百亿级私募的加仓动能更为强劲。其仓位指数单周大涨4.94%,突破81.40%,为2023年9月中旬以来首次站上80%关口。
具体来看,采取满仓策略的百亿私募占比从一周前的48%跃升至68.12%,而中等仓位机构占比则骤降20%至20.26%。这一激进调整反映出头部机构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意愿大幅增强,或与其对政策宽松、企业盈利修复的预判密切相关。
股票策略领跑市场,量化多头优势凸显
与仓位提升相呼应的是股票策略私募在一季度的亮眼表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私募证券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2%,而8609只股票策略产品以5.23%的平均收益率领跑五大策略。其中,前5%的股票策略产品收益率不低于18.91%,前10%的产品收益均在14.23%以上,远超市场基准。
进一步分析发现,股票策略内部存在显著分化。量化多头策略凭借高胜率和稳定性成为最大赢家:1472只量化多头产品平均收益率达6.68%,正收益占比高达90.15%。相比之下,主观多头策略虽覆盖更多产品(6139只),但平均收益率仅为5.28%,正收益占比76.61%,无论收益能力还是稳定性均逊于量化策略。
组合基金作为股票策略的延伸,同样受益于一季度权益市场回暖。437只组合基金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3.72%,其中86.04%实现正收益。相比之下,同样注重资产配置的多资产策略表现稍显逊色。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1468只多资产策略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2.98%,其中1105只产品实现正收益,正收益占比为75.27%,整体表现虽不及组合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私募的规模扩张与集中化趋势愈发明显。截至2025年3月底,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头部量化私募已达63家,其中百亿量化私募占33家,“准百亿”量化私募占30家。
从策略分布看,股票策略私募占据主导地位,44家头部量化机构以股票为核心策略,占比近七成;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分别占10家和7家。
地域分布上,上海以33家量化私募独占鳌头,北京(13家)、深圳(5家)、珠海(4家)紧随其后,杭州、澄迈、南京、三亚等地亦有布局。头部量化私募的员工规模分化显著:50人以上的机构有27家,而员工超百人的仅6家,包括灵均投资(159人)、九坤投资(156人)、佳期私募(138人)等头部机构。
此外,头部量化私募阵营持续动态调整。相比2月,3月新晋平方和投资、鸣熙资产两家机构,而思晔投资则退出头部行列。这一变动反映出量化行业竞争加剧,策略迭代与资源整合成为机构突围的关键。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遇冷,期权策略逆势突围
与股票策略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的艰难处境。
一季度,1391只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0.84%,正收益占比60.60%,在各策略中垫底。商品市场分化加剧、波动率下降等因素,使得依赖趋势跟踪的CTA策略面临严峻挑战。
细分来看,主观CTA(平均0.72%)略优于量化CTA(平均0.37%),但两者正收益占比均不足60%,反映出传统CTA模型在当前市场中的适应性不足。
相比之下,期权策略成为该领域为数不多的亮点:208只期权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9%,87.50%实现正收益,其通过灵活运用波动率交易和套利策略,在低波环境中展现了独特的收益能力。
其他策略中,多资产策略(平均2.98%)受制于分散化配置的收益稀释效应,表现弱于集中持仓的股票策略;债券策略(平均1.30%)则延续了稳健特性,83.85%的产品实现正收益,继续扮演资产配置“稳定器”的角色。
上述私募人士也认为,策略间的显著分化也警示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单一策略的普适性正在减弱,精细化管理和策略创新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
“对于期货及衍生品策略而言,如何突破传统框架、挖掘结构性机会,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此外,头部量化私募阵营的频繁变动,既体现了行业活力,也暗示着策略同质化风险与迭代压力。唯有持续优化模型、拓展能力边界的机构,方能在分化加剧的市场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