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埃夫特游玮:布局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 用“机器人”造“机器人”|对话科创家
财联社记者 陈俊清
2025-04-12 星期六
原创
①2024年,埃夫特国内约99%的营收均由机器人业务贡献;
②埃夫特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0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
③游玮表示,未来一年,埃夫特将重点发力重载机器人领域,赋能汽车制造等重型工业。
科创板最新动态
关注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编者按:筚路蓝缕敲钟成,上下求索知路远。这是一档针对科创领域上市公司核心高管(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创始人)的访谈节目。他们有哪些少为人知的传奇经历?公司上市前后,他们的心路历程有何变化?《对话科创家》与您一起探寻,以期远眺未来。

本期,《对话科创家》栏目的嘉宾是埃夫特董事长游玮。

“我们的愿景是为机器人开启智慧,希望智能机器人开发这一道题目是开放的、未来是开源的,能让用户自由地在底座上发挥各自领域的知识,实现强有力的高效开发。”

▍个人介绍

游玮,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哈工大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埃夫特机器人技术体系主要创立者。现任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担任十四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成员、十三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项目指南编制组专家、科技部863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

▍第一标签

中国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

▍公司简介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公司,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埃夫特以通用机器人研发制造为基础,在喷涂、焊接、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应用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制造、光伏、锂电、金属制品、家具、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埃夫特机器人和解决方案遍布全国,并出口到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

《科创板日报》4月12日讯(记者 曾乐 陈俊清) 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变名为“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埃夫特),体现了这家科创板公司聚焦机器人业务的决心。

埃夫特属于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总部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

近年来,芜湖市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汇聚超3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体系。

从芜湖站驾车20分钟,便可抵达埃夫特芜湖总部。该公司近年来聚焦机器人业务,机器人销量大幅增长,整机收入占比提高,致力于打造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2024年受益于其在电子制造及通用工业领域的渗透率提升,全年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

该公司英文名简称为“EFORT”,“比EFFORT(努力)少了个‘F’,代表着我们永远不能称自己‘足够努力’了,要‘持续努力’才行。”埃夫特董事长游玮如是说。

当前,埃夫特持续努力切入智能机器人领域。今年2月底,该公司发布基于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的新一代喷涂机器人系列,包含GR6150系列中空手腕喷涂机器人,以及GR6100系列偏置手腕喷涂机器人。同时,其推出验证基于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的人形机器人第一代样机Yobot W1/R1,并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进展,适时推出多种形态的智能机器人。

截至目前,埃夫特已形成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再到机器人高端系统集成领域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未来一年,公司将重点发力重载机器人领域,赋能汽车制造等重型工业。”游玮表示。在布局机器人业务这条道路上,埃夫特正奋勇前行并努力刻下属于自己的姓名。

▍历经三大发展阶段 聚焦机器人业务

“我们坚持长期主义,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回忆起埃夫特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游玮颇为感慨。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埃夫特从最早期的一个项目组发展成如今销量过万,并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冲进前十的企业。

据游玮介绍,埃夫特从与奇瑞合作成立课题组起,历经“萌芽孵化期、并购发展期、战略聚焦期”三大阶段。

埃夫特脱胎于奇瑞汽车设备部。从其2007年成立之初,该公司便专注研发工业机器人。直到2014年,埃夫特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此脱离奇瑞汽车实现独立运营。这亦是游玮所说的“萌芽孵化期”。

游玮回忆道,该公司在“萌芽孵化期”经过了从实验室样机,到企业内部验证完善,再到工程样机的过程。

而后,埃夫特自2015年起坚持“自主研发与海外技术并购”的双轮驱动战略,进入“并购发展期”。在这其中,2015年至2020年,埃夫特先后斥资11亿元收购了CMA、EVOLUT、WFC三家意大利公司,并战略投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公司ROBOX,以获取在机器人喷涂、打磨、抛光以及焊装领域的技术。

对于公司后续并购方向,游玮表示,将围绕埃夫特机器人核心应用场景、核心市场拓展、核心技术补强,沿着产业上、中游展开并购。

并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埃夫特2020年登陆科创板,直至2024年,该公司进入“战略聚焦期”。“在此期间,埃夫特决定收缩系统集成业务,进一步聚焦机器人的核心模块和底层核心技术。”

据游玮透露,2024年,埃夫特国内约99%的营收均由机器人业务贡献。另据其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机器人业务销量同比增长29%,高于国内市场平均5%的增速。“公司目前工厂于2014年投入使用,彼时的产能仅有1万台,如今产能已增至3万台。”

步入2025年,埃夫特则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在该阶段,埃夫特将夯实基础能力,全面拥抱AI,做智能机器人。”游玮表示,该阶段一方面要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另一方面则要推动智能机器人全面发展。

在游玮看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技术自主可控。“由于多数技术模块为埃夫特全栈自研,使得公司具有持续迭代和成本自主可控的能力”。

二是技术高度与先进性。“相对于国外友商,埃夫特具备后发优势,可基于最新技术路线及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统方法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是团队稳定性。据游玮介绍,埃夫特核心管理团队绝大多数为45岁以下,且互相磨合时间在十年以上。中层以上的团队的整体的持股比例较高,团队凝聚力较强。

▍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新工厂拟年产10万台机器人

“机器人行业需要持续的投入,在战略层面要有足够的定力。”游玮表示,埃夫特之所以能坚持长期主义,且持续投入相关研发,源于机器人赛道的“确定性”。

游玮认为,这样的确定性来自多重因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机器人“赋能”传统劳动力是大势所趋。同时,实现机器人等高端装备自主化是国家战略。“确定性的赛道会导致大量资本、人才的涌入,并加速行业内卷。因此,能否在其中保持住定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带着这样的“确定性”,埃夫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扩大自身产能规模。

其中,研发投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埃夫特研发投入为7840.18万元,同比增长10.99%。

产能建设方面,2024年12月,埃夫特发布公告称,计划在芜湖市建设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总投资约18.93亿元。

据游玮介绍,上述项目分为两期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10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其中,一期产能为年产5万台高性能工业机器人,解决现有厂房空间及品质在未来的3-5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游玮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新工厂的建设一是为了产能的扩大作准备;二是创造更高质量机器人的生产条件;三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新的工厂会采用智能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是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另据游玮透露,该项目已完成全过程咨询的招标,下阶段进入设计和总包的招标环节,争取于2026年年底完成相关的竣工和投产。其预计,新工厂投产后,该公司营收或将达100亿元左右,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展至15万至20万台,并探索增量市场,如:智能双臂复合机器人或移动操作机器人等。

▍“为机器人开启智慧”

“我们的愿景是为机器人开启智慧,希望智能机器人开发这一道题目是开放的、未来是开源的,能让用户自由地在底座上发挥各自领域的知识,实现强有力的高效开发。”游玮如是说。

今年2月底,埃夫特发布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据游玮介绍,该底座融合了墨斗IDE(Modou)、通用操作系统OpenmindOS、大衍数据数据平台,可降低机器人技能APP开发门槛、开发成本以及提高开发效率。

“当前,开发智能APP存在三高门槛、高成本、低效率三大痛点。而该底座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三大问题。”据游玮介绍,该底座的发布,将有望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开发工具和接口以降低智能机器人开发门槛、复用已有的场景模板和功能模块从而快速构建新的应用,以提高开发效率,并支持多种细分场景应用、生态建设,通过唤醒集成商的开发意识,底座助力开发者生态形成,推动细分场景的覆盖和创新。从而让机器人产品具备跨行业、多场景的“多面手”能力。

游玮表示,上述技术底座可降低开发门槛,通过集成开发环境实现低代码或无代码编程,从而推动机器人从功能机时代进入智能机时代,增强场景适应性和应用多样性。“我们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可以验证该底座的部分能力,未来智能机器人更多的场景会从现在的单个机械臂作业变成双臂作业,而终极目标便是人形机器人。”

2024年上半年,埃夫特与国家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芜湖市科创基金共同出资,设立了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启智机器人)。启智机器人聚焦于机器人系统的智能化与开放性,为机器人制造商和机器人终端用户持续提供智能化技术底座。

据了解,启智(芜湖)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范畴包括:自主人形机器人开发、灵巧手项目、IDE项目、EBOX项目等。

另据游玮透露,埃夫特还将加快智能机器人创新工坊的建设。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仿真训练和云端验证,打造机器人APP开发的“流水线”。“该模式将联合行业专家、开发者及投资机构,形成从设计到商业化的闭环,推动细分领域快速落地”。

▍将重点发力重载机器人领域

“未来一年,埃夫特将重点发力重载机器人领域,赋能汽车制造等重型工业。”游玮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埃夫特桌面机器人、小负载机器人、中负载机器人、大负载机器人以及防爆喷涂机器人均在研发进程中。该公司自主研发的400kg、500kg、700kg负载机器人拟于今年三、四季度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国产品牌机器人在超大负载机器人品类上存在空白,且在某些工艺的特定要求上尚未攻克,但在大多数工业领域,国产品牌机器人已能满足需求。

“工业机器人在电子和汽车行业渗透率较高,而在传统制造业中占比较低。主要因为多品种小批量的传统制造业需要预编程和重新编程的机器人,并不适合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柔性作业能力,可自主编程和生成工艺参数,有望激发该部分市场的潜力。”游玮认为。

游玮预计,2025年,汽车零部件、电子行业及传统制造业将经历显著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对消费品和设备更新的引导、智能化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尤其在传统制造业中,机器人价格的下降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使用门槛,激发了对机器人和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展望未来,游玮表示,未来1-3年内,埃夫特目标成为第一家在制造业场景批量生产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具身智能公司;未来3-5年,该公司将选择B端服务场景,如:养老公共服务、医院、养老院等。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态势自2023年以来变得激烈,价格成为影响订单获取的因素之一,这将推动机器人厂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速供应链布局和优化,行业洗牌将加速,竞争将持续激烈。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订单趋向头部企业聚集。最终可能形成少数头部企业与专注细分市场的企业的竞争格局。”游玮如是说。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