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工信部:加快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
①文章指出,北斗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全面自主可控,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自我超越。
                ②文章还提到,北斗系统已深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成为国家时空信息领域的基础设施,并广泛应用于交通、大众消费、农业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新型工业化》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一文。

文章表示,建设北斗系统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面对国际局势动荡、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形势,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弹性智能、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构建更高韧性的国家综合时空信息体系,对于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全面自主可控。自主可控是北斗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应世界卫星导航发展趋势,从星座构型、技术体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系统设计,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自我超越。

以下为原文:

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重要论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三十年来,经过几代人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北斗系统已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传承好、弘扬好新时代北斗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的要求,深刻认识新时代北斗发展的重要意义,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强化北斗规模应用,促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北斗精神新篇章。

一、深刻认识北斗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进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北斗系统提供定位导航授时通信等相关服务和数据,是国家时空信息领域的基础设施。北斗已深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赋能传统产业构建新质生产力;北斗已深入千家万户,改变大众消费者生活消费模式;北斗已深入国防军工,成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的关键力量。

——建设北斗系统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受到各国高度重视。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局部战争中,卫星导航是冲突双方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更凸显掌握时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在民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深度及范围亦不断拓展,为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反恐维稳、农林植保等提供有效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面对国际局势动荡、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形势,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弹性智能、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构建更高韧性的国家综合时空信息体系,对于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电力行业是北斗应用的重要领域。利用北斗无人机开展电力巡检作业,可提供实时厘米级的精度定位服务,实现全天候、无盲区精准感知,满足不同电力业务应用场景需求。图为北斗无人机正在开展电力巡检作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供图

——推进北斗应用是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斗面向全球提供服务以来,已应用于各行业领域,尤其在交通、大众消费、农业、公安、广电、移动通信、能源等行业或领域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北斗应用鼓励政策,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工作,助力各行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力拓展北斗行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对于赋能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铸就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北斗产业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的关键手段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成功,我国北斗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北斗基础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和性价比持续提升,北斗与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进程加快,“北斗+”和“+北斗”突破行业应用纵深。北斗持续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做强做大北斗产业,加快北斗创新产品研发,推进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对于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北斗精神的实践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的贺电中提出“新时代北斗精神”,并将之表述为“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当前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北斗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认识北斗精神的时代要求,明确北斗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实践要求。

——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全面自主可控

自主可控是北斗发展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应世界卫星导航发展趋势,从星座构型、技术体制、服务功能等方面创新系统设计,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锚定世界一流目标,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始终追求卓越,实现自我超越。

——坚持系统创新,着力发挥后发优势

系统创新是北斗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后起之秀,北斗系统不仅具备其他导航系统(如GPS、格洛纳斯、伽利略)的全部功能,还拥有独特优势。北斗系统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充分展示了其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突出特色服务优势,推动系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场域不断拓展、服务品质不断升级。

——坚持应用引领,赋能行业提质增效

规模应用是北斗发展的活力源泉。北斗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截至2024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5亿台/套(含智能手机),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800万台/套。北斗已成为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定位。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瞄准较大应用规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重点行业,促进示范应用,创新推进“北斗+”和“+北斗”的发展步伐,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提质增效。

——坚持全链条发展,培育壮大产业规模

生态建设是北斗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拥有全链条的北斗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链体系全覆盖,产业生态系统完整。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超过5600亿元,较2023年增长5.12%,北斗相关投融资总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5%。截至2024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总数量已超过2万家,在境内上市的业内相关企业总数约为90家,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已接近13万件。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战略总体规划研究,发挥北斗系统的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共振耦合,打造要素完备、创新活跃、良性健康的产业生态。

三、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筑牢北斗产业发展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深刻认识北斗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谋划更多务实举措,多点发力、多方联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和北斗产业发展。

——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北斗发展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培育北斗独立定位新业态。围绕北斗芯片搜星、融合解算和高可靠性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北斗芯片、模组、终端性能及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引导北斗芯片企业调整算法及产品结构,从源头加大北斗产品的供应,面向各行业不断加大北斗产品供给量。通过多项有力举措,持续完善北斗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北斗产品的充足供给。

——加快推进规模应用,拓展北斗产业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北斗具有典型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通过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聚焦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个领域,持续推进北斗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应用推广。在大众消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智能终端北斗应用场景,赋能共享出行有序管理,培育北斗大众消费新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以通信、汽车、船舶、大飞机等为重点,大力推广通信基站北斗授时应用,扩大车载终端北斗应用规模,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与用户单位联合攻关。在融合创新领域,引导企业开展北斗与新技术融合,推动北斗在新兴产业领域创新应用,促进北斗应用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新场景深度融合。

——深化央地合作联动,形成共促北斗发展合力

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离不开地方,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地方在政策、资金、人才、产业、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创新工作思路,与地方建立央地联动机制,部、省、市协同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组织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培育、部省合作等工作,结合各地产业能力、地域优势、行业特色等基础,拓展北斗应用范围,创新北斗应用方式。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部分城市建立基于北斗的技术研究与实验创新平台,推动“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利用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活动,为北斗规模化应用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平台加快集聚、企业加速成长、应用加大推广。

——优化产业环境,加快构建北斗良好生态

推动北斗标准体系优化建设,针对智能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消费级无人机、汽车、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进相应领域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北斗应用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带动北斗规模应用。加强北斗与时空信息行业组织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合作,增进产用融合。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协调,坚定维护北斗导航系统频率的国际地位,推动北斗短报文系统加入全球水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取得阶段性进展。充分利用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展会展览等渠道,向有关国家和地区推介北斗导航系统,讲好北斗故事,为北斗“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四、深入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谱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随着社会经济对卫星导航依赖度不断加深以及卫星导航易受干扰、欺骗等原因,当前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为核心,发展各类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技术,建设更具韧性的综合时空体系已成为重要趋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代化和星座升级稳步推进,面向不同作战需求和能力缺口的替代授时技术不断演进,量子导航、低轨卫星导航等前沿导航技术探索取得新突破,通信、导航、遥感等加速一体化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动北斗核心技术攻关、拓展北斗应用广度深度、完善北斗产业生态体系、强化时空信息产业布局,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北斗导航技术在农业装备上的应用亮点纷呈。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可以与各种农机设备无缝对接,实现精准对行收获,大大降低了收获作业过程中的损失。图为搭载北斗农业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农机正在作业。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基于北斗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聚焦北斗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技术短板,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抢占时空信息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完善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架构,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在政策、财税、人才等方面提高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斗领军企业。

强化北斗创新应用央地联动。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优化政策支持方式,引导创新资源向北斗产业聚集,促进北斗应用融合创新。统筹各地资源,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禀赋,强化产业、机制、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能力。加强战略对接和规划引领,拓宽工作思路,深化试点工作,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广泛凝聚社会资源力量,合力推动北斗应用取得新成效。

深化北斗赋能行业应用推广。聚焦大众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着重推进北斗在消费市场、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促进北斗规模应用走深走实。积极探索产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创新,培育形成一批“北斗+”融合创新应用和“+北斗”时空应用,助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挖掘北斗应用新场景,促进北斗与新兴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创造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加快构建北斗产业良好生态。夯实北斗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完善北斗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为北斗全球应用推广提供坚实保障。鼓励北斗创新平台建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创新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北斗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前沿领域标准研究,加强国际标准及专利布局,与国际卫星导航标准体系接轨。推进北斗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认证工作,持续提升北斗产品质量,树立北斗好用形象,为打造“世界的北斗”保驾护航。

谋划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研究制定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协同发展。聚焦下一代定位、导航和授时技术,星地融合技术,综合协同服务等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加大时空信息技术及产品开发支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面向交通、金融、农业等重点行业,聚焦低空、远洋、户外等新兴场景,推动时空信息产业融合应用,形成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时空信息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北斗导航 产业政策直击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