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全球存在数亿慢性乙肝患者,且每年新发病例维持在高位,当前是全球乙肝防控的窗口期。 ②全球范围内仍未批准任何药物或方案用于乙肝治愈,市场亟需乙肝治愈创新药。
财联社4月11日讯(记者 高萍)上市公司纷纷抛股东增持计划之际,全国性AMC中信金融资产在二级市场也有动作。
大秦铁路(601006)4月10日晚间披露公告称,4月9日-10日,中信金融资产通过委托设立的单一资产服务信托在二级市场增持大秦铁路201.25万股股票。增持后,中信金融资产持股大秦铁路达到5%,构成举牌。
交易行情显示,4月10日,大秦铁路股价报收6.68元/股,当日下跌1.18%,最近五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52%。以增持均价6.68 元/股计算,中信金融资产此次增持耗资约134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增持后,中信金融资产在未来12个月内有可能进一步增持。对于此次增持事项相关问题,一位接近中信金融资产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若达到披露标准中信金融资产会在联交所进行公告。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一般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目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财务投资,将来高位抛出;另一种则是战略投资。而基于基本面良好、长期投资角度进行的举牌,将增加市场对被举牌方的信心。
中信金融资产举牌大秦铁路 业内:看好低估值优质蓝筹股
“举牌一般说明买主对于上市公司价值是很看好的,也说明上市公司的股价处于低位,直接从二级市场举牌具有吸引力,无需通过协议转让或者大宗交易来收购股份。”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同时,何南野称,中信金融资产在目前形势下举牌大秦铁路,一是积极响应国家稳股市的需求,二是功利性股票具有抗周期的效应,稳定性强,符合大的AMC公司的投资需求。
对于此次增持的初衷,中信金融资产在大秦铁路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也表示,“基于对大秦铁路发展前景的看好及其价值的认可,拟通过此次增持提升对大秦铁路的影响力,支持大秦铁路做强做优,并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拓展业务合作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为上市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位AMC人士对财联社记者称,中信金融资产投资低估值优质蓝筹股,有助于自身获取收益,稳定资本市场。
大秦铁路主要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同时向国内其他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数据显示,大秦铁路自2006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次数达到19次,累计分红金额为1084亿元。截至4月10日收盘,大秦铁路市净率为0.82。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信金融资产的举牌行为表明其对大秦铁路未来发展前景及企业基本面的高度认可,这将增强市场投资者对大秦铁路的信心。
曾刚进而称,大秦铁路作为铁路运输行业的重要企业,未来在国家经济复苏、能源运输稳定增长等方面具有长期价值潜力。中信的增持可能引发其他机构关注,甚至加快资金流入相关板块,从而短期内推动铁路运输等公用事业板块的关注度及市场热度提升。
“此外,举牌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信号,暗示对上市公司潜在的价值提升预期,可能对二级市场股价带来一定支撑。”曾刚补充道。
权益变动报告显示,此次增持前,中信金融资产持有大秦铁路4.99%股份,为第二大股东,增持后,持股升至5%。
财联社记者发现,在此前,中信金融资产持有大秦铁路股份比例也曾超过5%。根据大秦铁路2月12日披露的公告,2月7日前,中信金融资产持有大秦铁路股份占其总股本的 5.10%,之后由于可转债转股导致大秦铁路总股本增大,中信金融资产持有大秦铁路的股份数量不变,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5%以下。
持股5%及以上上市公司达6家 2024年底曾抛出不超503亿元投资配置议案
财联社记者发现,除大秦铁路外,截至目前,中信金融资产还持有5家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及以上,所持上市公司分别为中信股份、光大银行、中山公用、招商公路、重庆机电。
而对于中信金融资产此次增持,曾刚称,是其资本运作及资产配置的体现。在低估值、稳定分红收益和巨大的资金需求等背景下,优质蓝筹股(如大秦铁路)是良好的长线投资标的。通过增持稳定股权,中信有望获取长期稳定回报,同时,通过权益变动达到举牌增持,进一步增强在企业中的话语权,为后续战略互动创造条件。
据了解,2024年2月,中信金融资产推出了总规模不超过600亿元的资产管理计划。2024年上半年末,中信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达到3746.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权益工具为116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2%。
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3.32亿元,同比增长210.7%。上半年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为139.33亿元。对于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上半年业绩,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股票投资贡献较大盈利增长。
2024年11月,中信金融资产披露一则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公告。在公告中,中信金融资产透露三大投资标的和一项资产服务信托投资,总规模不超过503亿元,包括进一步购买中信股份4.88%股份、进一步购买中国银行及光大银行股份等。其中,委托中信信托(作为受托人)等以不超过200亿元设立单一资产服务信托开展投资。信托产品将投资于A股、港股上市公司的股票等。
2024年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金融资产全年实现收入总额1127.6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是上年的5.4倍。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改革化险三年,非主业金融子公司出清,中信金融资产经营业绩和发展质效提升。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与资产规模同比双增;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协同效应初显。
数据显示,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分部收入总额为190.83亿元,较上年增长267.5%。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33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
另外,中信金融资产称,2024年权益工具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长。截至2024年末,中信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权益工具为890.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