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万亿国泰海通正式启航:服务国家战略,打造国际一流投行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据模拟过的合并数据,国泰海通证券总资产规模达1.73万亿元,净资产3429亿元,两项指标均刷新行业纪录;
                ②新主体明确三大战略方向,加速财富管理转型,强化“投资-投行-投研”协同效应,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闭环;
                ③国泰海通证券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强国战略的“旗舰”券商。

财联社4月11日讯(记者王晨 林坚)国泰海通证券诞生初始,意义与使命已经清晰。

一是,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为其他金融机构的并购壮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这场合并是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合并重组,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更还是上市券商的最大整合案例。响应“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的号召,国泰海通证券正是在建设金融强国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是,这一重组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从规模扩张迈向功能深化新阶段,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国际话语权,有力支撑“金融强国”战略,以中国特色路径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此次国泰海通证券的合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整合上海金融国资优势资源,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匹配的、具有上海国资背景的行业龙头投资银行。新公司扎根上海,以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为境内外客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具有更强的业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这又能够吸引更多境内外的客户,促进上海金融市场的繁荣,提升国际话语权。

三是,是中国证券行业深化国际化发展的新步伐。截至2024年末,模拟合并后的数据显示,国泰海通证券总资产规模达1.73万亿元,净资产3429亿元,两项指标均刷新行业纪录,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强国战略的旗舰券商。新公司境内外网点广布,在境内有44家分公司、641家营业部和69家期货网点遍布全国,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境外国家和地区设立机构。新公司在资本实力与网点布局将夯实与国际投行同台竞技的底气,深化了中国投行国际化发展步伐。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对于国泰海通证券的诞生有过评价,他说,“这一重大合并重组不仅为资本市场、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将有效整合上海金融国资优势资源,打造一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资银行,全面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在上海加速集聚、高效配置。”

未来,这家万亿级券商能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真正“扬帆远航”,取决于其能否将物理整合转化为化学反应,在投研能力、跨境布局等领域实现质的飞跃。而这一过程,也将为中国证券业的“航母化”进程提供关键范本。

锚定国际一流,分阶段锻造核心竞争力

三家券商合流,合并之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在战略方面有何设计思路,这是市场最关心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守正创新。

据国泰海通证券方面介绍,新公司将传承原国泰君安“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路径构想和原海通证券12345战略,结合当前金融市场新形势、新背景、新要求,进行迭代升级。在金融科技加速发展、金融开放不断深化的当下,既保留原有战略中的优势基因,又融入创新元素,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至关重要的解题思路在于,分阶段迈向国际舞台是国泰海通证券的远景目标。目前来看,合并后,国泰海通证券的服务网络已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境外布局最广的券商。据记者了解,公司从短期、长期两个维度做了战略设计与规划。

短期来看,公司的目标是实现“1+1=2”。全力推进管理、业务、技术、队伍融合,完成体制机制调整,巩固行业头部地位。中期,通过更强健、更高效的资本运用,更专业、更综合的服务能力,更集约、更坚实的管理保障,充分释放协同效能,实现牌照互补效应和客户基础增厚效应,稳固国内全面领先地位。

远期来看,公司将力争具备国际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实现资产规模和收入水平迈进全球前列,真正站上国际舞台。公司将持续强化国别研究,进一步加大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布局,持续扩大全球主要经济体业务覆盖,深入推进跨境一体化管理,着力贯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核心能力,更好地服务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服务建设金融强国等目标,有力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多元布局协同发展,显著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核心能力是国泰海通证券战略规划的核心任务。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资产配置、价值发现、交易服务、全球定价等核心能力,强化横跨条线、纵贯总分、打通境内外的协同协作,实现客户经营“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以专业、精准、综合的服务,当好直接融资“服务商”、社会财富“管理者”、资本市场“看门人”。

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具备显著优势。双方牌照互补,基金投顾、跨境理财通试点、基金评价业务等资格齐全,进一步强化资产配置能力。整合后的公司拥有庞大客户群体,2024年零售客户合计近4000万户、APP月活数合计1510万户,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两融规模等多项指标位居行业第一。

国泰海通证券方面称,公司将以此为基础,打造智能化财富管理平台,利用金融科技,为客户提供实时市场资讯、个性化投资建议;加强投顾团队建设,投资顾问团队规模超5700人,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推出多样化理财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实现从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的深度转型。

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国泰海通证券整合双方客户基础与重点产业能力,在科创板、债券业务方面优势凸显。2024年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IPO承销家数位居行业第一,自科创板开板以来IPO承销规模达2111亿元、承销家数达104家,均位居行业第一。

国泰海通证券方面展望,公司将深耕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的投融资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腾飞,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生态,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新篇章。

机构与交易业务上,国泰君安的科创板做市、结售汇、碳排放权交易等资质与海通证券形成互补。基于场外期权一级交易商资质,为客户提供更综合专业的衍生品服务。2024年公司席位租赁净收入与托管外包规模跃居行业第一,权益衍生品与FICC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投资管理业务中,海富通基金的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等资格与国泰君安资管的券商公募资格互补。公司公募客户数超过3亿人,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与私募股权管理规模合计达3.5万亿元,跃居行业前列。公司将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实现投研、投资、销售等环节协同发展。

多措并举保障合并成效与可持续发展

国泰海通证券已经登上时代的舞台,公司多次表态,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合并的成功不仅依赖战略与业务整合,更需要文化凝聚力、风险控制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全方位支撑。国泰海通证券将如何破题?

文化整合实现从“两家公司”到“一个团队”,这是公司给出的答案。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公司通过“青合力”专栏、青年沙龙与业务共创活动传递“一家人”理念;全国网点结成339对“结对互助”小组,联合展业加速区域融合。党工团联建活动如植树节、马拉松等,践行ESG理念并增强员工情感联结。

防控风险是金融企业发展的基石。国泰海通证券坚持“风险为本”理念,打造“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合规经营才有未来”的合规风控文化。国泰海通证券坚持“合规风控先行”原则,建立集中度风险管控机制,严控业务暴露水平。完成全链路信创分布式交易系统切换,强化风险穿透监测能力,针对境外平台多、资金跨境复杂等挑战动态调整策略,严守风险底线。

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高度重视客户服务优化。公司焕新官网与客户端,统一客服热线为95521,打通服务渠道,细化客户分层。凭借雄厚资本实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服务和更稳健的风险保障;依托广泛布局,为客户带来更丰富便捷的全球金融服务。

面对海量客户及业务迁移合并挑战,公司坚守客户至上原则,及时告知业务规则、流程变动;依托2.8万名专业人才,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强化“投资-投行-投研”协同联动,为客户创造更稳健的价值回报;深耕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投融资服务,助力国家战略实施,与客户携手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国泰海通证券的诞生,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的缩影,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走向全球的里程碑。未来,这家“航母级券商”将承载“金融报国”使命,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以更专业的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书写中国投行与国际金融中心共同崛起的新篇章。

正如其在《致客户的一封信》中所言:“无论时光如何更迭,唯一不变的是我们将为您而‘变’。”变的是战略升维与业务创新,不变的是服务客户、报效国家的初心。这场融合之旅,注定成为中国金融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证监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也首次为证券公司做优做强指明了清晰的政策路径。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更清晰的路径规划和更务实的政策举措,都为国泰海通做优做强、加快建设一流投行,带来极为难得的政策与时代机遇。

券商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