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从长期来看,他看到中国“工程师红利”释放,正为中国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②他表示,目前仍维持前期策略持有。
财联社4月10日讯(记者 李迪)全球资本市场震荡之际,QDII的净值也面临损失,超六成QDII年内收益已告负。其中,美股QDII整体跌幅居前,多只美股QDII跌超15%。
虽然近期经历市场震荡,但港股QDII的今年以来收益依然靠前,整体业绩表现优于美股QDII。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港股上市企业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中期来看港股投资仍具备性价比,且科技、内需等板块仍有投资潜力。
超六成QDII年内业绩告负,美股QDII跌幅居前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超六成QDII业绩告负。而年内收益告负的基金中,美股QDII整体跌幅居前。
截至4月8日,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A、博时纳斯达克100ETF发起式联接(QDII)A人民币、大成纳斯达克100ETF联接(QDII)A、嘉实标普生物科技精选行业ETF(QDII)等26只美股QDII今年以来跌幅超15%。
美股科技股今年以来的大幅下跌,是美股QDII整体业绩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以华宝纳斯达克精选股票发起式(QDII)A为例,该基金今年以来回报为-25.69%。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含英伟达、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
港股QDII表现整体优于美股QDII
即使经历了近期的市场震荡,但港股QDII的业绩表现依然整体优于美股QDII。
截至4月8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南方香港成长(QDII)、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QDII)A等16只港股QDII今年以来收益超10%。
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的今年以来收益高达24.21%。基金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多为医药企业。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韡认为,随着医药行业监管进入常态化,国内医疗需求和医疗行为逐渐修复,2025年产品型企业将迎来恢复性增长。同时,各项支持创新药行业发展的政策也会持续推出落地,支付端、准入端、投融资端均有望看到显著改善。
此外,医药板块受关税政策影响也相对较小。平安证券指出,医药板块中药品、原料药等板块受关税影响较小,其他内需相关板块如中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不受该政策影响。招商证券也认为,医药行业整体以内需为主,大部分子行业受到关税影响较小。
南方香港成长(QDII)的今年以来收益也达13.9%。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包含港股消费板块股票,如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毛戈平,也包括港股科技巨头,如小米集团、腾讯控股等。整体来看,内需消费板块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小,而港股科技巨头的经营也主要依赖国内市场,且有望凭借AI浪潮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业务受关税政策影响不多,后续也有望继续迎来估值修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QDII基金的净值更新存在一定延迟,目前多数港股QDII的净值仅更新至4月8日。而在4月9日和4月10日,恒生指数又迎来上涨,所以待到这两日的净值更新后,港股QDII的年内收益还有望继续上升。
港股中期投资机会仍然值得关注
即使近期经历震荡,但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港股上市企业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中期来看港股投资仍具备性价比,且科技、内需等板块仍有投资潜力。
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资部王宁宁指出,短期来看,“对等关税”或冲击外需,出口将是决定Q2经济环比的重要因素之一。短期港股或进入盘整阶段,但考虑到港股整体海外营收占比较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下降,在美营收占比极小,对企业营收影响有限。
王宁宁还认为港股科技板块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王宁宁分析称,关税对港股科技股的影响有限。从行业角度来看,港股通科技指数可以分为互联网、汽车、消费电子、创新药几个板块,收入端、利润端在美国市场占比均极少,受“对等关税”实际影响有限。
她还指出,港股科技股整体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股通科技指数滚动市盈率(PE-TTM)为24.21倍,处于近十年的较低分位点。这意味着港股科技股相对于其历史水平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来说,可能仍然被低估,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华泰证券也认为,中期视角下港股相对收益空间仍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面上,国内3月PMI连续两个月扩张、地产寻底迹象初现、政策逆周期调节存加码预期。
第二,港股结构上,科技+金融主导的上市公司特征使其企业盈利对关税敏感度相对较低。
第三,资金面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为港股提供资金支撑。
分行业来看,华泰证券建议配置存在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的内需消费板块,也可关注盈利预期抬升明显、自主可控逻辑坚实的港股硬科技。另外,南向持仓占比高、受外资变动影响小、盈利预期稳定的红利方向,仍可作为底仓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