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关税反制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 这一CT核心部件有望借力超车
科创板日报 张真
2025-04-10 星期四
原创
①日前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表示,当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已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
③东海证券认为,随着关税摩擦持续,整体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速。
医疗器械
关注

《科创板日报》4月10日讯 随着中美关税政策进一步发酵,医疗器械国产化成为市场一大关注点。

天风证券近日研报指出,部分直接进口美国的器械产品会受到关税影响,同创新药类似,近年来海外头部器械企业如GPS(GE医疗、飞利普、西门子)已加强中国本土化布局,就供应链做规划调整。此外商务部对进口医用CT球管开展调查,对于进口替代亦有帮助。

该机构提到的医用CT球管,是CT设备中用于产生X射线的关键部件,在医疗影像检查、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日前(4月4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被调查产品为适用于16排及以上CT设备的、用滚珠轴承带动阳极靶盘高速旋转的X射线管及其管芯。

对此,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表示,当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尤其是中低端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并逐步向高端领域延伸。但是,到目前为止,该产品仍然被美等进口厂商垄断,国内产业发展空间遭受挤压。

图源: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至2024年,我国医用CT球管的进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中国市场份额始终超过80%,GE医疗、西门子、飞利浦等占据主导。与此同时,该产品自美国、印度等地的进口价格亦持续缩水,以3.5MHU系列产品为例,其单只均价自2022年的1.14万美元下降至了2024年的1.02万美元。

而这也进一步对国内医用CT球管的销售价格形成抑制。根据昆山医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提交至商务部的数据,相关产品价格2023年比2022年下降11.12%,2024年比2023年下降 12.17%;其中3.5MHU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累计下降17.82%。

综合多家券商研报来看,总体而言此次医用CT球管被加征关税,对于国内产业的影响偏于积极。例如民生证券4月7日研报指出,商务部4月4日对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调研,将助推CT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而东海证券则表示,随着关税摩擦持续,整体高端医疗装备、血制品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速。

从行业层面来看,光大证券认为,CT球管等核心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反映出过去国内医学影像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品占有率低的局面。然而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部分国内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A股中以下上市公司在CT球管方面布局已取得相当的进展: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企业家
联系Ta
联系企业家
为保护双方个人信息请联系您的专属助理进行接洽
我再想想
点击复制
复制成功,请去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