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护盘资金两天大买1753亿,最强“稳市组合拳”成效显现,今天跨过香江到港股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护盘资金两天买了1750亿元,沪深300ETF占比超5成;
                ②从大盘到中盘,资金持续蔓延至港股;
                ③“美国对药品加税”威胁之下,港股医药逆势上涨;
                ④机构看好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财联社4月9日讯(记者 闫军)A股史上最强稳市组合拳发布,4月9日,市场全天触底反弹,沪指领涨,北证50指数涨超10%。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740亿。沪指连续两天收涨。

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多路资金坚定买入,真金白银买了多少?市场数据最为直接。

Wind数据显示,仅以场内ETF来看,短短两天时间内,全市场股票ETF资金合计流入达到1753亿元,8日当天,全市场股票ETF昨日获得1062.75亿元资金净流入,突破千亿元,其中6只宽基ETF净流入超百亿。

4月9日,港股ETF显著放量,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成交额达到156.39亿元,创下了次新高,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同样突破151.12亿元,华夏恒生互联网ETF、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成交额也突破7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355.8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在国家队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明牌”之下,市场人士也摸出护盘资金的路径,7日托举沪深300ETF宽基ETF,8日延伸至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等中盘,到了9日,跨过香江,护盘港股。这一路径也获得市场认可,有观察人士指出,此次“行动坚决,护盘更透明,范围更广泛。”

强势护盘,两天买了1750亿元

ETF的放量与资金流向成为观察市场资金变动的最好窗口。

4月7日、8日,中央汇金、社保基金、险资、银行、公私募、上市公司等增持或表示回购增持后,多只宽基ETF显著放量。具体来看,全市场股票ETF在4月8日获得1062.75亿元资金净流入,6只宽基ETF净流入超百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入达164.5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净流入147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分别净流入140亿元、127.6亿元,南方中证1000ETF获得111.38亿元净流入,此外,嘉实沪深300ETF净流入101.2亿元,4只沪深300ETF合计净流入533.5亿元。

近两个交易日净流入金额达到1753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入34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均获得超过200亿元净流入,4只头部沪深300ETF两天合计净流入934.77亿元,占比超过5成。

从8日流入板块来看,排名前5板块为沪深300(净流入539.4亿元)、中证1000(净流入255.8亿元)、中证500(净流入149.9亿元)、上证50(净流入64.4亿元)、港股科技(净流入41.3亿元)。

沪深300指数相关产品依然是大资金最多的领域,除了国家队有增持惯例之外,如此大体量的买入,沪深300相关ETF规模大、流动性好也是主要原因。

华泰柏瑞基金方面表示,据了解,沪深300指数是国内第一条集中反映沪深两地市场的跨市场指数,云集了两市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较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不仅规模大,也是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合约指定现货标的、融资融券标的,兼具规模与流动性优势。此外去年头部巨无霸ETF们纷纷降费,当前0.15%的管理费率是当前市场指数基金的最低档。

值得注意的是,8日,护盘资金兼顾了中证1000ETF和中证500ETF,两个指数跟踪的相关ETF根本净流入256亿元、150亿元。从大盘向中盘延伸,在市场人士看来,护盘资金的目标不仅仅是托举沪指,而是着眼于整个市场。

南下资金强势护盘港股,恒生科技放量大涨

4月9日,护盘资金跨过香江,来到港股。15只港股、中港股相关ETF成交额超过20亿元。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成交额领跑全市场ETF,成交额达到156.39亿元,创下历史次新高,仅次于2024年10月8日。

成交额居前的还有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成交额突破151.12亿元,易方达相关证券ETF成交额达到92.27亿元,此外,华夏恒生互联网ETF、易方达中概互联网ETF成交额也突破70亿元。

与此同时,中概互联网ETF、港股创新药ETF等主题基金成交额也超过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板块并没有受到特朗普威胁“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的影响,港股医药主题ETF放量上涨。

对此,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表示,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创新药对美出口规模很小,直接出口的药品主要是一些仿制类的制剂、生物类似物,和创新药药企无太大关系;

二是中国的创新药出海是帮助海外提供就业岗位,而非冲击海外就业。中国的早期药物出海之后必须要经过临床试验之后才可能上市,因此创新药出海是为美国提供临床就业岗位,可以说是所有出海行业中少有的不冲击海外劳动力市场,反而帮助海外提高就业的行业;

第三是中国创新药具有技术、成本优势和全球的需求。迄今为止,不论美国和任何一国有贸易摩擦,美国都从未对单一药物或者器械进行过制裁,中国创新药企业受到美国封杀、制裁的可能性较低。

看好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

受此次特朗普关税影响,港股在7日受到重创,不过9日,港股三大指数低开转让,恒生指数一度跌4%,强势收红。

南向资金持续买入是港股的底气之一,4月9日,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355.8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从买入榜单来看,南向资金净买入腾讯控股、小米集团、阿里巴巴、中芯国际超百亿。

另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南下资金净买入4386.53亿港元,刷新季度净买入额新高,同比大增近5倍。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港股的资产,现在依然处于值得战略性配置的区间。短期看,3、4月份,由于前期高波动的资金蜂拥而至港股,追高的资金较为亢奋,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获利回吐的压力。但是这种获利回吐的调整,恰恰让牛市主升浪的时间持续更长,对中期的行情是有利的。

申万宏源也表示,在市场大幅调整之际,中国资产再次回到相对全球具备良好性价比的估值位置。市场可能迎来一个重要的中长期周期低点,继续看好后续港股回调后的中期投资机会,以及A股产业趋势和低估反转行业轮动的机会。

海富通基金认为,全球股市层面,由于关税涉及国家范围太广,市场整体有所降温,短期内投资者可继续等待关税进展、业绩期结束以及经济数据影响的验证。对于港股长期而言,在AI变革大背景下,港股科技公司有望在产业生命周期迎来“第二春”,其估值体系也将面临重新定价。港股科技股整体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以港股通科技指数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滚动市盈率(PE-TTM)为24.21倍,处于近十年的较低分位点。这意味着港股科技股相对于其历史水平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场来说,可能仍然被低估,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安全边际。

公募基金动态 港股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