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多数受访上市药企并不慌张,有企业称若是药品关税落地,会提价保障产品毛利率; ②还有企业称,其产品在美很难被替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③业内专家称,若药品关税落地,相比较原料药和仿制药,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财联社4月9日讯(记者 卢阿峰 何凡)昨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这标志着原本在此轮贸易战中被豁免的品类,或也不能“幸免”。
财联社记者今日致电多家上市公司,了解一旦药品关税落地的影响,多数受访公司称“影响不大”,有上市公司内部人士称,美国的仿制药百分之八九十要依靠进口,若是药品关税落地,相关产品会提价保障毛利率。
业内专家也告诉财联社记者,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因美国自身药品生产能力有限,短时间之内既有的成熟供应链无法被替代,“所以这一加征关税计划更多的是一种威胁,逼迫美国制药企业回流。”而细分到各个具体赛道,原料药与仿制药在药品关税落地之后受影响较大,但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药品或不再是“保留地”
当地时间4月8日,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据央视新闻,特朗普表示,美国并不生产自己的药品和其他改善健康的产品。美国支付药品的价格往往比有药品生产的国家高出很多倍。特朗普认为,一旦对药品征收关税,制药公司将在美国开设工厂,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作为美国医药市场的主力军,欧洲方面的反应非常迅速。据央视报道,当地时间8日,欧洲制药公司已在与欧洲委员会主席的会议上警告称,美国的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制药行业贸易游说组织EFPIA(成员包括欧洲制药巨头拜耳、诺华、诺和诺德等)表示,它已呼吁欧盟主席推动“迅速而根本性的行动”,以减轻向美国“外流的风险”。
实际上,药品曾是特朗普发起此轮贸易战的“保留地”,上周,特朗普宣布的针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广泛关税未涉及药品,但他表示药品将面临单独的关税。
近期,欧盟委员会提出《关键药物法案》的立法提案,旨在激励供应链多样化,促进欧盟制药业发展。据介绍,《关键药物法案》提出了一套“工业工具包”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法案规定如果欧盟企业能够新建、扩大关键药品生产,或使欧盟关键药品的生产能力现代化,则可被认定为“战略项目”。这类项目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以及快速通道的行政、监管和科学支持。
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于担心特朗普总统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可能涉及欧洲生产的药品,部分欧洲制药企业正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向美国输送更多药物。一家制药公司的高管透露,其公司正在美国市场建立库存缓冲,以减轻潜在关税的即时冲击。
多家药企并不慌张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2.7%,但出口单价却同比下降6.1%,显示出市场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压缩的双重压力。2024年,1079.64亿美元的医药产品出口中,西药类产品出口为539.56亿美元,占比近一半。其中,西药原料占西药类出口总额的近八成,为429.92亿美元。
具体而言,美国生产重大药品(如抗癌药、抗生素)所需的原料药中,约30%依赖中国进口,例如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原料供应几乎由中国主导;在制剂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西药制剂(如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占制剂总出口的16.55%,2024年出口额约11.5亿美元;创新药方面,2024年相关交易额达522亿美元。
国内企业如何看待美国计划对药品征收关税影响?
财联社记者今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健友股份(603707.SH),公司对此回应称,“我们还没有收到具体的细则,根据白宫释放出来的消息,我们也请专家评估过,美国计划加征药品关税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公司对美销售产品主要是短缺药物,美国一些药物短缺的情况不断出现,市场需求不会消失,公司的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比较低,所以议价能力比较强。而且我们已经通过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说扩大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销售。”
华海药业(600521.SH)证券部工作人员对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如果美国此后对药品加征关税,对公司肯定是有影响肯定的,但要看具体落地的情况。公司出口美国的产品主要是制剂,大部分是从国内出口,还有一部分在美国当地生产,2023年美国地区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3%左右。
在问及应对措施时,华海药业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美国是市场化价格竞争,所以可能公司需要从工艺等方面去找补,另外也会评估美国生产基地是否存在其他承接方式,转移生产基地可能是一个方向,但要看它整体是否符合产品生产要求。另外,公司之前已经在进行全球化市场拓展,只是目前从效益上看,制剂板块美国的市场大一点。
翰宇药业(300199.SZ)回应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的财联社记者称,“公司目前对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利拉鲁肽和一些原料药,我们与合作伙伴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相关应对需要美国征收药品关税的具体情况明晰之后再研究。公司也一直计划开拓欧洲或东南亚市场,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美国业务相对较小的公司,则进一步直言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其中恒瑞医药(600276)近日在投资者互动中回应,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小,2024年仅为2.56%,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国际环境变化,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万泰生物(603392.SH)近日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直接表示,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较低,关税调整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影响有限。
皓元医药(688131.SH)表示,除了美国之外,2023年公司还在欧洲、印度建立了商务仓储中心,当前公司在积极开拓日韩市场。公司海外已经储备了一定的产品,当前可以确保产品及时供应。
业界表示需“让子弹再飞一会”
健友股份证券部还强调,美国的仿制药百分之八九十要依靠进口,若是药品关税落地,相关产品会提价保障毛利率。
而这也是诸多业内人士的共同看法,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告诉财联社记者,美国国内的大多数药品依赖进口,药品当中用量最多的仿制药主要来源于印度、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若是药品关税落地,美国民众的就医花费将会直线飙升,是“杀敌一千,自损一万”的行为。
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资深医药行业专家杨涛也告诉财联社记者,特朗普决定对药品征收关税,应当是一个“博弈”的手段,最后也可能会有一些变通的手段,例如药品关税落地时间相对较长,或者给予一些国家地区关税豁免等,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
杨涛进一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我国输美药品中,主要分类为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原料药方面,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的依赖非常大,美国短时间之内想要本土化生产难度非常大,预计美国FDA和相关协会会进行游说,因为进口原料药涨价会给美国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推高药品的价格;仿制药方面,可能影响相对较大,中国仿制药出口近几年不断增长,关税若是落地,则会严重影响中国仿制药在美国市场的拓展;创新药方面,由于近些年我国创新药出海非常多,但由于大多采取License out,以及最近出现的NEWCO模式,这属于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且出海企业多与在地CDMO进行合作,其生产本身不一定在中国,所以创新药受到药品关税影响可能是最小的。
4月6日,百利天恒(688506.SH)董事长朱义在回应“对等关税”的影响时表示:目前,“对等关税”针对的是商品贸易方向,尚未针对创新药授权交易等知识产权方向。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对美贸易以仿制药出口为主,国产创新药的出口额相对较少,许可授权的交易额更大,且这些交易暂时不受关税冲击。
据美国知名生物医药组织BIO最近的一项调查,近90%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依赖进口原料药来生产FDA批准的产品。如果对欧洲征收关税,一半的公司将不得不寻找新的研发和制造合作伙伴,如果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79%与中国签订合约的公司将受到极大影响。
“但就算关税落地,美国的药品需求不会减少,美国短时间之内变不出药物替代,相关产业链的建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可能使贸易量萎缩,但不会突然降至零。”王恒告诉财联社记者。
王恒建议,对于对美业务规模较高的企业而言,尤其是那些拥有专利药和关键原料药排他性供应的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美国政策的快速变化,并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市场,如欧洲和“一带一路”市场。还有就是改变生产模式,找寻美国CDMO企业进行在地生产,或者直接在美兴建生产基地。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医药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量逐年提升,2024年出口额占比达到41.4%,较2023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可大大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