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创板投资“工具箱”再扩容!2只科创人工智能ETF上报
①近日包括首批2只科创板创新药ETF在内总共4只科创板ETF新产品上会。今年以来,已有32只科创板ETF上市;
                ②业内表示,随着科创板投资工具箱日益丰富,在国际宏观环境快速变化的当下,科创领域投资亦迎来市场高度关注。

《科创板日报》4月8日讯(记者 黄修眉) 科创板ETF产品正加速扩容!

今日(4月8日),又有2只科创板人工智能ETF报会。就在昨日(4月7日),首批2只科创板创新药ETF上报,另有科创板新能源ETF、科创板100ETF等产品获批。

财联社星矿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2只科创板ETF上市,新增标的包括科创综指、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等。目前,上交所已上市科创板ETF数量达70只,总体规模近2500亿元。

业内表示,随着上交所持续丰富科创板指数品种,打造并完善“上市公司—指数—指数产品—投资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指数化投资市场,科创板投资工具箱日益丰富。在国际宏观环境变化的当下,科创领域投资亦迎来市场高度关注。

首批科创板创新药ETF将来临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目前所有科创板指数中,跟踪生物医药行业的指数,仅有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下称“科创生物指数”)和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下称“科创新药指数”),其正式发布时间分别为2022年5月、2024年8月。

截至目前,科创生物指数已有来自嘉实基金、鹏华基金等多家机构发行的ETF产品进行跟踪。此次最新上报的科创板创新药ETF,则是首批2只跟踪科创新药指数的ETF产品。

中证指数官网显示,科创新药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不超过30家创新药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科创板中创新药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显示的该指数四级行业分布来看,其他生物药品、药品制剂、疫苗、制药和其他生物科技服务占比分别为49.27%、36.08%、11.34%、3.31%。该指数三大权重股为百济神州、艾力斯、百利天恒。

上交所表示,科创板作为“硬科技”企业聚集地,目前已汇聚一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创新药行业领军企业,科创新药指数及其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表征和投资工具。

国产创新药展现全球竞争力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多家科创板创新药龙头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科创板创新药企及其证券引发二级市场关注。

上述科创新药指数从2025年初截至4月8日收盘,涨幅达12.50%,在总共28条科创板相关指数中,涨幅位居第一,超过科创生物指数同期6.70%的涨幅。

该指数前三大权重股证券,即: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部分)、艾力斯、百利天恒同时期的股价分别上涨21.43%、35.56%、17.74%。

截至4月8日收盘,这三大权重股总市值分别为3081亿元、365亿元、905亿元,股价分别报收于220.00元/股、81.2元/股、225.74元/股。

对于科创新药指数及其成分股受到投资者青睐,业内认为,创新药板块有着“科技含量够高”和“基本面够硬”两大逻辑支撑。

作为科创新药指数第一大权重股,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于2月27日晚发布2024年全年财务业绩。该公司收入规模再创新高,经营亏损显著收窄,同时实现全年非GAAP经营利润为正。

具体来看,百济神州产品收入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产品收入达27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泽布替尼的2024年全球销售额总计达189亿元,同比大增106%。

同日(2月27日),百济神州首次发布业绩指引,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为353亿元至381亿元,同时GAAP经营利润为正且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为正,有望正式站上盈亏平衡点。

东吴证券方面分析表示,创新药是本轮科技资产重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诸多创新药公司已研发出多项重磅产品,临床数据领先全球,并完成多项重要BD(商务合作),持续证明自身临床价值。国产创新药逐渐展现出全球竞争力。

据医药魔方统计,2024年在中国首发获批的新药达39款,占全球近40%,全球在研first in class新药中的国产品种占比已达24%,中国企业全年license-out交易的首付款和总金额分别达41亿美元和519亿美元。

业内:国内在高进口依赖度关键领域或将实现新突破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当下国际宏观环境的变化,除拥有基本面支撑的创新药领域外,前沿领域的技术进步亦将为科创板带来巨大的想象力空间。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团队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关税博弈中,我国关税反制加速替代进程的关键,在于外部政策趋严压力、国内技术进步以及产业链的价格优势。展望未来,随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进一步升级,中国或将在高进口依赖度的关键领域实现新一轮技术突破。”

该团队研究数据表明,2018年至2023年间,中国大部分行业进口份额显著变化。其中,在生产资料领域,集成电路(由34.9%降至32.2%)、电气设备及零件(由11.0%降至7.1%)、机械设备及零件(由8.7%降至7.5%)等进口份额显著下降,或得益于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从赵伟团队的研究数据来看,火车/飞机等交运设备、车辆及零部件、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领域均存在加速国产化进程的巨大空间。

具体到科创板相关指数ETF,今年以来亦新发布多只科创综指ETF、华夏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

(图:专注科创板的共28条相关指数;图源:中证指数公司官网)

科创板最新动态 ETF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