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受益于大数据、AI等技术的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②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程度押注AI,已经成为行业性的趋势。 ③头部企业具有更清晰的战略布局,为占得先机而全力出击。
财联社4月8日讯(记者 卢阿峰)又一家第十批国采中标B证企业被罚,昨日傍晚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简称“联采办”)发布公告,因“生产的帕拉米韦注射液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山西阳和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阳和医药”)帕拉米韦注射液中选资格被取消,同时,该企业及该产品生产企业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国润制药”)相应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资格也被暂停。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在第十一批国采即将启动之际,联采办此举颇具警示意味。
联采办昨晚发布的公告显示,根据2025年4月7日药监部门发布的监督检查通告,阳和医药委托国润制药生产的帕拉米韦注射液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监部门已采取暂停生产的风险管控措施。该药品获批以来未上市。
经联采办相关成员单位集体审议,阳和医药违背在申报材料中作出的承诺,与国润制药均违反《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GY-YD2024-2)》有关条款。联采办决定取消阳和医药帕拉米韦注射液中选资格,同时将阳和医药和国润制药列入“违规名单”,暂停2家企业自2025年4月8日至2026年10月7日参与国采的资格。
今日上午,财联社记者分别致电阳和医药集采联系人和国润制药公开电话,在记者表明身份,并询问如何应对中选结果被取消及参与国采资格被暂停,两家公司均以沉默回应。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在第十批国采当中,阳和医药的帕拉米韦注射液的中选顺位为第7名,中标价格为7.19元/支(规格:15ml:0.15g*1支/盒),供应省份包括山西、黑龙江和重庆。帕拉米韦注射液这一品类的第一名中标企业为国药集团容生制药,中标价格为4.22元/支。
公开资料显示,帕拉米韦注射液是一种静脉给药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主要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其核心成分为帕拉米韦三水合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复制和扩散,尤其适用于重症流感、无法口服奥司他韦等药物的患者,以及对其他抗病毒药物耐药或疗效不佳的患者。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按照暂停资格时间来算,阳和医药和国润制药肯定参加不了第十一批国采了。”
财联社记者在天眼查上发现,阳和医药与国润制药的公司地址均为“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西北街6号”。
值得注意的是,阳和医药并不是第一家被罚的第十批国采中选企业,3月17日,上海阳光采购网公告称,此前在第十批国采中报出0.22元/支间苯三酚注射液的企业——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海梦智森”)和受委托企业太极集团(600129.SH)旗下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太极”)被罚,海梦智森被取消中选资格,同时,海梦智森和四川太极被列入“违规名单”,暂停两家企业自2025年3月18日至2026年9月17日参与国采的申报资格。
通用技术中国医药江苏医科总经理助理董泽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联采办的此条公告警示意味浓厚,是“抓典型”,反映出对B证企业低价中标现象的重视。
“在后续国采当中,B证企业不应再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角色,类似科伦药业(002422.SZ)、华北制药(600812.SH)这类大医药工业企业在国采当中的优势应该更加明显了。相关B证企业应更加重视质量和成本控制,避免因追求低价而牺牲质量,从而确保企业利益与药品安全。”上述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