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5.12%;②特朗普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 再谈迁移加沙居民;③特朗普指责俄罗斯持续袭击乌克兰;④调查显示 近七成企业负责人认为美国将出现经济衰退。
▼热点导读
16家银行理财子年度“成绩单”出炉,净利最多增长159%,多家管理规模增超30%
首批银行理财产品参与网下“打新”要来,深沪各一家IPO企业官宣纳入,多家理财公司摩拳擦掌
36家公募业绩出炉,9家净利润超10亿,近半数净利缩水,公募降费影响显现
银行理财平滑净值“手段”多,轮到券商资管的暂估业绩报酬回补净值打“擦边球”了
▼资管要闻
16家银行理财子年度“成绩单”出炉,净利最多增长159%,多家管理规模增超30%
随着主要上市银行的2024年年报出炉,已有1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年度“成绩单”得以展现。财联社关注到,2024年,大多数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管理规模和净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部分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增长了超30%。净利润方面,部分理财子表现突出,最多增长了159%。
年报显示,优秀理财公司在做好投研、风控外,主要聚焦客户需求、加大产品创新。此外,理财公司积极拓展母行外的代销渠道,部分理财公司在投行等业务上加强了与母行集团的战略协同。理财业内人士对财联社称,去年债券牛市行情让大部分理财子取得了规模或利润的增长,不过,部分理财子公司或受降费让利、促销影响,利润有所下滑。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89058 )
三个半月规模翻倍,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缘何迎来一波“小爆发”?业内仍呼吁进一步开闸
近日,中国理财网披露第七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新增3只扩容至33个,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超129.91亿元。而在上年底,中国理财网披露,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超60亿元。也就是说,从0到60亿元,市场用了两年时间,而从60亿元到翻倍,只用了短短三个半月。
有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各家公司加大营销力度,产品供给更丰富,促成市场大幅增长。不过,尽管个人养老金理财市场体量翻倍,但仍然远逊于30万亿级银行理财规模。有业内人士建议,未来能进一步放开个人养老金理财机构试点范围。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87875 )
首批银行理财产品参与网下“打新”要来,深沪各一家IPO企业官宣纳入,多家理财公司摩拳擦掌
两家IPO企业宣布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管产品可参与直接“打新”。4月2日晚,众捷汽车(301560.SZ)、天有为(603202.SH)发布公告,明确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为A类投资者,其配售比例为RA。
这距离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发布新承销制度尚不足一周。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同日,沪深交易所双双更新相关证券承销业务实施细则。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3350 )
36家公募业绩出炉,9家净利润超10亿,近半数净利缩水,公募降费影响显现
随着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2024年报披露,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2024年经营业绩也浮出水面。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6家基金管理人披露2024年经营业绩。整体来看,这36家基金管理人2024年净利润合计为272.98亿元,较2023年增加了7.8亿元。不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基金管理人仅为19家,占比刚过半。各家净利润增减,既受到了行业费率改革的影响,也与管理人自身的产品布局、发展方向息息相关。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87987 )
去年8家券商投顾业务收入破亿,是收入增长点,也是卖方到买方思维转型的“着陆点”
投顾业务与投顾业务转型,一直是近年来券商行业不绝于耳的热词。2025年,券商投顾业务更是在科技驱动下迎来重大变革。近日正值年报集中披露季,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24家券商中,14家投顾业务收入同比正增长,方正证券以217.48%的增速领跑行业,华安证券、中原证券增速紧随其后,头部机构如中金、中信证券稳居“投顾业务亿元俱乐部”。
投顾业务被多家券商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科技与买方思维驱动下,券商正加大投顾业务布局。华安证券构建“大投顾生态”实现模式创新,中信证券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银河、国海等券商借力AI与智能工具实现收入显著增长。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1944 )
一季度信托发行环比降10%至1519亿,证券投资类信托重要性提升
由于固收市场波动,预计收益率下降,信托产品发行的规模处于下滑态势。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一季度新发信托产品规模1519亿元,环比下降了约10%。结构上,随着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后续证券市场有望成为信托资金的主要流向。数据显示,一季度证券投资信托成立1963只,规模合计361.66亿元,占新发信托规模的23.81%。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3069 )
银行理财平滑净值“手段”多,轮到券商资管的暂估业绩报酬回补净值打“擦边球”了
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部分中小券商借着为银行理财做暂估业绩报酬回补产品净值的方式干起了通道业务的老本行。
“目前给银行理财做暂估业绩报酬回补净值的券商并不多,暂时还没引起监管的重视,但银行理财借该方式平滑净值上的量很大,不少中小型银行理财均已引入该模块。”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主动管理能力较弱的小券商资管规模掉太快,也乐意与理财子合谋,帮助银行理财平滑净值。”
据记者了解,该业内人士所提到的暂估业绩报酬回补产品净值即为银行理财利用券商资管通道平滑净值的一种方式。
去年债牛“扮靓”多家A股银行年报,今年一季度能延续吗?业内:调整不及时或浮亏
上市银行年报发布进程过半。财联社记者发现,在息差和规模双重压力之下,去年的债券投资大幅增长成为成为不少银行的业绩亮点之一。
不过,北京某大型券商固收分析师对财联社表示,今年一季度以来受到流动性和资金利率上升,债市波动较大。预计去年底“高仓位”的银行投资收益会受到明显影响。上海某机构债券投资经理对财联社证实,1月底以来债券“市场不好”,部分银行等主体在提前兑现债券收益,降低持仓比例,“这也是顺应市场变化操作,没办法的事情”。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2882 )
▼机构动态
东方红资管总经理张锋个人原因离任,新任到位仍有“卡点”,时间谜底正待揭开
东方红资管正式宣布现任总经理张锋个人原因离任。对于行业来说,这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接任者也早有说法,只是到任还有待时间。公告同时提到,现由公司董事长杨斌代行总经理。公司对张锋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同时表明,目前各项经营业务平稳有序推进,团队整体保持稳定。伴随张锋离任,此前传闻已久的资管老将成飞加盟东方红或也加快推进。在竞争白热化的资管领域,成飞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在传承东方红基因基础上为品牌注入新活力,市场对此充满期待。
在这一高管交接的关键节点,业界对东方红这一老牌资管品牌的未来发展也寄予厚望。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3398 )
9.9%回报率!桥水旗舰基金Q1交出亮眼成绩单 直言“不求最大只求最好”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旗舰基金Pure Alpha在第一季度实现了高达9.9%的回报率。Pure Alpha在全球范围内交易股票、债券、货币和大宗商品。去年,该旗舰基金取得了11.3%的回报率,表现优于整个行业。根据PivotalPath的一个指数,Pure Alpha此类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在2024年实现了6.2%的平均收益,其中股票敞口较大的基金公司收益超过了两位数。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1991618 )
▼市场跟踪
上周,主要权益指数下跌。上证50下跌0.65%,创业板指下跌2.95%,中证1000、中证2000分别下跌1.03%、1.09%。涨幅靠前的行业板块是公用事业、农林牧渔、医药生物,跌幅靠前的是汽车、电力设备、家用电器。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利率债收益率下行。截至4月4日收盘,1Y、5Y、7Y国债分别报收1.48%、1.56%、1.65%,分别较前一周收盘变动-3BP、-9BP、-10BP;10Y、20Y、30Y国债分别报收1.72%、2.00%、1.91%,分别较上周收盘变动-9BP、-13BP、-12BP。
(数据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新发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 47.13 亿元,较前一周有所减少。其中股票型基金发行 44.52 亿元、混合型基金发行 2.62 亿元。数量较多的类型为被动指数型(10只)和增强指数型(3 只)。本周将有40只基金进入发行阶段,其中被动指数型(15 只)、增强指数型(10只)、中长期纯债型(5 只)。
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数据,上周(3月31日-4月4日)理财规模增5551亿元至29.86万亿元。或受清明节假期的影响,规模升幅弱于历史同期,2023-24年4月首周理财规模增幅均在1.3万亿元以上。伴随产品净值抬升,理财破净水平进一步下降,全部产品破净率由前一周的1.0%降至0.8%。产品业绩不达标率同样回落,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7pct至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