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破解创新药企融资难 多方呼吁尽快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近期,《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一线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国产创新药企代表呼吁,尽快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打通更为长期的融资渠道;
                ②截至4月3日,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未盈利企业共有9家。在这其中,部分企业选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如:禾元生物、北芯生命等。

《科创板日报》4月3日讯(记者 徐杰 曾乐 邱思雨 黄修眉 吴旭光 陈美)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政策重启的进展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近期,《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一线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国产创新药企代表呼吁,尽快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打通更为长期的融资渠道。

这些国产创新药企代表表示,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在关键研发节点(如:临床II期)申请上市,让企业能在最需要资金投入的阶段获得资本市场支持,这对国内创新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截至4月3日,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处于在审排队阶段的未盈利企业共有9家,涉及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在这其中,部分企业选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如:禾元生物、北芯生命等。

▍呼吁恢复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为创新药企注入生机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兴产业,承载着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国计民生的重任,但长期以来,一些尚未形成收入且正处关键性科研投入的国产药企面临融资困难。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指的是允许非赢利企业上市,业内俗称允许“三无(无产品、无收入、无利润)”公司IPO。该标准对于创新药企特别是尚未形成收入的企业,在关键研发节点(如:临床II期)时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企业在最需要资金投入阶段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对国内创新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但由于认知问题,第五套标准在执行层面容易出现偏差,市场各方在理解上也存在差异。2023年6月,智翔金泰登陆科创板,这也是最后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成功登陆科创板的企业,该标准暂停至今已近两年时间。

上海某国产创新药企高管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一直在关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恢复的进展,一旦重启,公司旗下业务将首选科创板IPO,“行业内期待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恢复的企业比较多”。

北京某医疗器械公司曾尝试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但由于该标准实施暂停,导致企业虽然获受理但一直处于无实际进展状态。该公司高管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非常重视科研投入,但其目前融资主要靠风险资金、私募基金以及政府性补贴,且金额偏少,关键性研发的资金支撑仍然不够,“研发投入跟不上,产品上市受影响”。

杭州某创新药企的医疗技术已走到世界前列,正处于临床II期的关键时刻。其高管表示,公司核心管理层正进行科研攻关,但由于第五套标准的暂停,公司无法走上市融资渠道,高频、短期的融资路演耗费了大量精力。

上市渠道阻塞直接影响一级市场退出预期,国内创新药融资规模、融资案例数双减。

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2024年共发生1465起融资事件,同比下降26.75%;融资金额总计736.97亿元,同比下降10.4%。

▍已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切实受益第五套标准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事项已受到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并指出,要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另据《科创板日报》统计,科创板2019年7月开市至2023年6月,已有20家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IPO,首发募集资金合计超420亿元。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其中7家上市公司已实现盈利并顺利摘“U”,即“上市时未盈利上市后实现盈利”。2024年这20家企业合计营业收入超140亿元,同比增加近45%,成功推出泽普凝®、迈卫健®、高瑞哲®、贝塔宁®、金立希®、君适达®、安方宁®、海克威®等9款国产新药产品。

“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后,公司获得了突破性药物研发所需的关键资金支持,这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难能可贵。”华东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高管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有西部地区一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创新药企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成功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后,公司打破上市前仅依赖大股东增资或银行质押贷款的单一局面,开辟上市融资新渠道,有效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与持续经营能力。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还为公司增加了产品知名度,助力我们整合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整布局。”

▍多方对于完善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提出建议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对于恢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已经非常迫切,认为只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益。允许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将吸引更多风险偏好较高的专业投资者,推动资本向早期技术领域倾斜,形成“研发-上市-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也将激励更多初创企业进入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为进一步促进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畅通国产创新药企融资,创新药企、投资机构、券商、专家等相关代表提出进一步建议:

(一)医药企业方面:

杭州某创新药企认为,一是完善中介机构监管与考核。进一步加强对上市辅导中介机构的监管与考核,明确责任与义务,提升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上市企业整体质量;二是优化企业上市估值体系。持续完善企业上市估值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升企业发行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市场化程度;三是加强早期监管介入。监管部门早期介入企业上市过程,为企业提供更长周期的监管指导,帮助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上市过程的合规性与透明度。

华北地区某创新药企高管认为,一是保持政策定力。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开辟的重要融资通道,应保持政策定力;二是优化审核机制。建议对生物医药企业延长核心技术评估周期,提高对企业创新的包容度;三是强化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资金分配。建议推动科创板引入更多长期资金(如:险资、产业基金),平抑市场波动。

(二)投资机构方面:

有生物医药领域头部投资机构合伙人认为,提升市场对第五套标准的认可度需多方协同发力,关键在于构建更透明的科技定义、估值体系,以及强化市场信心。对于一些科技行业企业的科创属性判定,可以征询行业专家的专业见解。估值方面,需要参考机构投资人的询价,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回报预期。要坚守注册制的本质,把选择权真正交予市场。全力扶持真正具备科创属性的企业成功上市,以此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创新药企业上市方面,实际上,科创板已成功地支持了一批优质企业上市,股市投资人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创新药企和创新器械公司通过科创板继续成长,走向全球市场。

(三)券商机构方面:

国内知名券商董事总经理、医药健康组负责人认为,政策方面可通过提高尽调要求、细化审核标准和审核机制、强化上市后监管等角度把控上市公司质量;财通证券董事总经理、投行部负责人方东风认为,建议加强信披,关注盈利可实现性的论证,投资风险充分披露;延长未盈利企业“关键少数”的限售期;加大违规信披处罚力度;充分利用行业专家意见,可酌情披露。

(四)专家学者方面:

国内某知名高校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认为,中小投资者对未盈利企业的接受度需逐步培养,可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提供更多透明的企业信息和前景分析来提升信心。同时,还可通过强化企业信息披露、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方式,以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敖瑾、陈俊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创新药 科创板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