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方智投控股将秉持“科技+投研”双轮驱动战略,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抢占“AI+投顾”领域发展先机。
3月28日晚,重塑能源(02570.HK)公告截至2024年年度业绩,交出了一份兼具挑战与突破的成绩单:报告期内总收入约为人民币6.49亿元,同比减少约27.5%,与此同时,其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约151.7%,非车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增加约132.6%。
在氢能行业多家企业面临波动的背景下,这个成绩并不容易。从已公布去年财报的氢燃料电池公司财报来看,头部企业经营压力不减反增,例如亿华通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营收3.67亿元,较2023年腰斩;国鸿氢能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近37%至4.42亿元人民币。相较之下,重塑能源的营收水平仍旧位居行业前列,且回调幅度也显著小于同行主要公司。
财务健康度则是衡量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2024年重塑能源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11.5%至4.17亿元。这一改善得益于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的提升:销售成本同比减少25.0%,研发开支优化聚焦核心产品,行政费用(剔除股份支付及上市开支后)同比减少12.5%。
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大幅减少45.3%,从7.18亿元降至3.9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32.8%至8.83亿元,流动性储备进一步增强。公司通过优化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存货减值压力,显著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也为后续技术投入与市场扩张夯实了基础。
在研发开支方面,报告显示2024年重塑能源依然重视技术研发投入,但通过聚焦核心产品线,显著提升研发资源使用效率,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年度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2亿元减少至1.43亿元,更精准地服务产品开发需求。
重塑能源燃料电池系统自动化产线
技术研发与生态构建,巩固长期竞争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输出功率计,公司位居内地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3.8%;按2023年重卡搭载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销售输出功率计,公司位居内地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42.4%。
在氢能产业激烈竞争中,重塑能源作为氢燃料电池主要玩家之一,面对技术迭代提速与场景分化加剧的挑战,并未满足于车用市场的既有优势。公司一方面持续深耕重卡物流等核心场景,巩固装机量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主动跳出舒适区,将技术积累延伸至更多非车用领域。这种“以稳筑基、以变突围”的双轨策略,既避免了单一场景依赖风险,也为氢能技术在多元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开辟了更具想象力的空间。
车用场景方面,去年重塑能源进一步迭代开发面向重卡大宗物流场景的先进控制算法,提升产品的环境适应性,缩短冷启动时间,为重卡大宗物流场景提供更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持续迭代升级电堆系统产品,优化膜电极生产工艺和电堆智能化装配技术,实现电堆产品性能与功率密度显著提升,并持续提升系统可靠性,满足了重卡运营场景的苛刻要求。
同时,重塑能源积极推动产品从示范城市群向非示范城市群的推广应用,加速氢能应用的商业化。报告显示,2024年重塑能源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稳步推动超1000辆新增车辆应用落地;同时,在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区域,持续推进氢能重卡在煤炭、钢铁、化工等大宗产品运输场景中的商业化应用;并且与中国石化合作完成京沪高速1500km试运营,打通了“京沪氢能走廊”。
非车用场景方面,2024年,重塑能源非车用场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销售收入同比激增132.6%至0.54亿元,而这一突破性增长主要源于在离网超充、氢能电站、绿色矿山等新兴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此外,宁夏太阳山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公司构建的“电-氢-电”商业模式迈出关键一步。这些新商业场景的拓展和验证,也为氢能技术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留意的是,重塑能源作为首家实现海外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基于在海外市场的持续布局,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达到584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51.7%,延续了上一年度的快速增长势头,海外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2.6%提升至2024年的9.0%,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先发优势,这得益于公司围绕欧洲、北美及东南亚市场持续拓展海外业务营销,以及燃料电池产品和技术得到海外客户认可。据重塑能源管理层介绍,未来公司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地区加强前端销售网络建立全球品牌知名度,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客户增长。
重塑能源镜星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
从整体行业来看,国内外近期仍有多项氢能产业支持举措相继落地,推动氢能在多领域应用提速: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2月12日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其中有9项技术涉及氢能,主要聚焦在氢冶金、氢燃料电池、甲醇应用、氢能应用等方面。3月以来,上海市、江苏省、山西省、重庆市等多地发布氢能产业建设行动方案;欧盟也呼吁将氢气作为下一届欧盟预算的优先事项;日本政府已启动一项预算为57亿日元的补贴招标程序,旨在推进氢气枢纽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与建设……
中银证券3月24日报告指出,2025年随着绿电成本进一步下降,结合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完毕以及终端用氢能力提升,我国氢能产业化有望在2025-2026年迎来突破。
通过技术突破、商业场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重塑能源在技术业务拓展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上均取得长足进步,更展现了氢能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定力。随着氢能政策逐步落地、产业商业化应用提速,其构建的覆盖氢能制取到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优势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贡献中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