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半导体领域多家企业冲刺IPO现新进展,涉及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制造、半导体设备、半导体存储等产业链环节企业; ②上市公司转战港股主要在于拓展融资渠道,树立国际化形象,有助于其拓展海外市场。
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绿茶集团”)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正式为其打开了港股市场的融资大门。根据备案通知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12,980,000股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从业绩层面来看,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23.75亿元、35.89亿元和29.20亿元;同期利润则分别为1.14亿元、0.17亿元、2.96亿元和2.85亿元,可谓是稳中有进。
同时,绿茶集团在招股书中提到,由于消费者行为普遍改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报告期内行业整体表现有所倒退。餐饮业面临短暂寒冬的当下,绿茶集团独善其身的秘诀究竟为何?
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品牌创建之初。2004年,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创办的“绿茶”还是一家坐落在西湖旁,被茶园所环绕的青年旅舍。在经营一段时间后,才成立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绿茶餐厅。
可以说,绿茶餐厅在当时立足与其瞄准一段市场真空密不可分。在其诞生之初的2008年,市面上的中式餐厅大多被简易陈旧的大排档占据,偶尔几所以高消费著称的酒店也是难调众口,中间收入人群的选择寥寥。而绿茶餐厅凭借“江南风格精致装修+人均消费50-80元”的巧妙组合,一举击中消费者的根本心理需求,经营模式的确立为后续门店的大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粉丝裹虾”几道融合菜仍位列各生活信息类APP的推荐前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梳理公开信息可知,绿茶集团始终保持着在菜单研发上高度投入的节奏,其通常每年更新约20%的菜品,2021年至2023年分别推出了178个、172个和168个新菜品。
凭借对菜品的持续更新能力,绿茶集团近十年来实现惊人扩张,门店数量已经激增至如今的461家,翻台率更是基本稳定在每天3轮以上。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集团按餐厅数量排名第三。
与此同时,绿茶餐厅初心未改。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人均价格分别为60.5元、62.9元、61.8元,2024年前9个月更是近一步下降至57.7元,较其创立之初的人均消费几乎毫无变化。追溯原因不难发现,公司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开拓出如今局面的头号功臣。据了解,绿茶集团与190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对于保质期相对较短的食材,公司也量体裁衣地从当地供应商处采购以确保食材新鲜。
伴随经营模式的确立与门店的不断扩张,绿茶集团的盈利能力也在肉眼可见地优化。2021年至2023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6%、1.1%、8.5%。2024年前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1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4个百分点。这一指标的提升通常意味着公司的核心业务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绿茶集团仍将发展重心放在拓展门店上。招股书显示,募资用途包括拓展餐厅网络、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升级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用作营运资金。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受到开店面积小型化与消费环境的综合影响,绿茶餐厅平均单店接待人数基本保持稳定。餐厅数量的增长直接决定了连锁餐饮的市场规模。而从宏观来看,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竞争格局分散的当下,拓宽门店数量、抢占市场份额,依然是各餐饮品牌无往不利的法宝。
于是,绿茶集团明确把扩展餐厅网络视作可持续增长的头号策略,公司计划在2025至2027年分别开设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共计563家)。根据招股书信息绿茶集团绝大部分新餐厅均在1至2个月内达到收支平衡期。除此之外,2024年前三季度,绿茶集团外卖业务收入占比达17.8%,距其可比同类型上市公司还有约20%的增长空间。公司表示,未来或将扩大外卖业务规模,以补充堂食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绿茶集团的拓店雄心并未蒙蔽其与时俱进的经营思路,据透露,公司正探索中国主要旅游景点开设餐厅的方向,亦探索在机场和火车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经营门店的可能。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中国认证旅游景区数目约为15000个,约有260个机场和2000个铁路枢纽,都将为公司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
从地域视角来看,绿茶集团已经启动海外扩张计划,2024年已经在香港开设2家新餐厅,并计划于2025年至2027年间在海外再开设28家。海外市场的拓展战略,同样有望为品牌打开全新增长空间,带来无限发展机遇。
正如绿茶集团所言,其业务的成功取决于餐厅网络的持续稳健扩展。此次备案成功,不仅是对绿茶集团过往努力的认可,更赋予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强大助力。通过募集资金,绿茶集团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用于新餐厅的开设、运营体系的优化以及品牌建设。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有望为中式餐饮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