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沪海“双城记”激活新动能:海门剑指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第一梯队
①长三角地区当前已贡献全国30%的生物医药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及70%的国产一类新药产出;
                ②海门将围绕产业链搭建企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服务链等“四梁八柱”,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共同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

财联社3月20日讯(记者 卢阿峰)作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版图的重要增长极,南通市海门区正以蓬勃之势崛起为行业新势力。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与自身产业积淀,海门生物医药产业凭借完整产业链条、创新要素集聚和成本优势,加速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剑指世界级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南通市海门区锚定长三角的“枢纽型”战略产业,正以创新协同之势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3月28日,由新华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政府、新华网江苏公司、陆家嘴金融网承办的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交流会(海门)生物医药专场活动在上海举行,政企研三方共谋跨江融合新路径,释放出区域协作深化、创新生态优化、产业能级跃升的强烈信号。

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区长沈旭东在开幕致辞中,以一组“30-30-70”的硬核数据亮出产业底牌:长三角地区当前已贡献全国30%的生物医药产值、30%的药品销售额及70%的国产一类新药产出。

“生物医药产业以其高技术门槛、长产业链条、强应用导向的特征,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枢纽产业’。”他着重强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推动海门进一步融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共同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

据沈旭东介绍,海门将围绕产业链搭建企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服务链等“四梁八柱”,在项目引育、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要素支撑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加快打造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总裁张凤明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高地,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海门凭借其土地资源、政策支持和产业基础,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有力补充。海门与上海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且成果颇丰。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和合作的深化,双方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在专题推介环节,海门区副区长王一兵向与会者展现“张謇故里”的产业雄心:近年来,海门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区位交通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涵盖了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制剂、片剂及医用新材料、医疗机械、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等上下游产业领域,初步实现了安全检测、药效评价、药物报批等覆盖从研发到生产全链条的功能闭环。

“期盼各位企业家积极抢抓海门大交通格局变化带来的绝佳机遇,把握海门商务成本、人力成本、综合成本比较优势,把海门作为企业布局长三角的首选区域。”王一兵向在场企业家发出邀约。

会上,江苏慧聚药业总经理邹平、上海益诺思生物副总裁高晓红分别就在海门投资发展感受进行了分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大为以《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和制造》为题作主旨演讲。

活动还设置了海门区生物医药政策解读、企业家代表交流分享等环节。多家企业现场发布技术需求,并与科研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最新统计,2024年,海门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49.69亿元。目前,全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产服务单位203家,不少企业紧跟行业和技术前沿,勇于在工艺、业态、模式等方面加速创新、抢先布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生物制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