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互认基金新规落地效果符合预期,最新数据发布,有何亮点?
①香港互认基金新规落地成效如何?小井喷之后企稳;
                ②优先个人,已有基金主动暂停向境内机构投资者销售。

财联社3月28日讯(记者 闫军)放宽客地销售比例限制、放松转授权限制、预留基金类型空间……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香港互认基金新规成效如何?

3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香港互认基金累计汇出2500.9亿元,累计汇入1027.7亿元,累计净汇出1473.2亿元。其中,1月累计净汇出金额较2024年末增长964亿元;2025年2月,相关增长规模已回落至82.6亿元,运行平稳。

在业内看来,新规后,香港基金内地销售规模较前期上了一个台阶,较好满足了内地居民跨境投资理财需求,对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新规实施效果基本符合预期。

内地市场释放销售潜力,互认基金规模阶段性增长

新规后2个月数据显示,香港互认基金净汇出呈现一个小“井喷”,随后企稳。2025年1月,香港互认基金累计净汇出金额较2024年末增长964亿元;2025年2月,相关增长规模已回落至82.6亿元,整体运行已趋于平稳。

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规模呈现短期阶段性增长,得益于互认新规的实施。

作为证监会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即“惠港五条”)之一,2024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有三个方面的优化:

一是适度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比例限制放宽至80%;

二是适当放松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权限制;

三是互认基金产品类型增加了“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类型”,为进一步拓展互认基金范围预留空间。

其中,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较好释放了其内地市场销售潜力。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以来,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整体呈现净申购态势,特别是2024年以来相关需求较为旺盛,内地销售规模持续增长,新规实施前多只产品内地销售比例达到了50%的上限并暂停内地销售,新规实施后额度得以释放,销售规模阶段性快速增长,为新规实施的短期效应,属于正常合理范围。

突出普惠性,部分产品主动暂停向机构销售

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为了突出产品普惠性,给后续境内居民投资香港互认基金预留空间,已有部分香港互认基金已主动暂停向境内机构投资者销售,仅向个人投资者开放。

以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为例,其在1月21日公告称,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即日起本基金将暂时仅向符合内地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于本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开放申购(包括定期定额投资)。

记者注意到,目前香港互认基金内地销售规模增长趋势已趋平稳,2月份单月增长82.6亿元符合市场预期。

互认基金有何优势?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认机制下,两地投资者双向跨境投资,相关资金闭环管理,净汇出的资金后续会通过产品分红、内地投资者赎回基金等方式原路返回,无资金安全风险。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主要是满足两地个人投资者投资理财需求,更加突出普惠性,完善产品和服务,是香港互认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努力的方向。”上述人士指出。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