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多次充放电后,富锂锰基电池的电压会逐渐下降,出现“老化”现象; ②通过调节正极材料的氧活性,可以灵活控制热膨胀系数,团队设计出了一种“零热膨胀”正极材料; ③新型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几乎不会发生体积变化,为下一代高比能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科创板日报3月7日讯(记者 高青)3月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179,简称“阿拉丁”)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延长“阿拉丁高纯度科研试剂研发中心建设及其配套项目”、“高纯度科研试剂生产基地项目”及“张江生物试剂研发实验室项目”的建设期至2026年3月,变更前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5年3月。
对于此次三大募投项目延期一年,阿拉丁在公告中称原因是“考虑复杂的内外部宏观环境,结合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公司募投项目投入进度有所放缓,不及预期。”
巧合的是,《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发现,这并非阿拉丁三大项目第一次不达预期,早在2024年3月8日,阿拉丁曾发布过类似的募投项目延期公告,以几乎一模一样的理由,将项目由原先预定可用的2024年3月变更为2025年3月。
《科创板日报》记者就三大募投项目一再延期背后复杂的内外宏观原因具体有哪些致电阿拉丁公司,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从具体募投项目进度来看,尽管部分项目进度堪忧,但各个项目累计投入金额均有部分变化,调整后投资总额也略作了调整。
阿拉丁成立于2008年,最早于2014年6月以“晶纯生化”的名称在新三板挂牌,2020年10月登陆科创板。作为国内科研试剂制造商,其业务覆盖高端化学、生命科学等四大领域。
一位医药行业从业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国内科研试剂这块,占大头的还是外资企业,国内企业大多是代理模式。
2021年阿拉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也提到过,目前国内部分企业主要通过代理外资品牌快速抢占市场,扩大收入规模,甚至不惜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降低了行业竞争门槛。阿拉丁放弃代理外资品牌,致力于自主打造“阿拉丁”品牌科研试剂及“芯硅谷”品牌实验耗材,收入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爆发式增长。销售规模较小可能对公司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目前公司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自2021年以来,阿拉丁构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逐年走低。上述从业者同样表示,目前阿拉丁并未披露项目延期的详细调整计划,项目能否如期完工,还需要关注公司后续的执行效率,阿拉丁未来能否凭借自主品牌突围,也仍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