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Pura 80被爆将于5月登场,或采用双层OLED屏幕; ②相关厂商表示,双层OLED短期难大规模量产; ③双层OLED需要更多发光材料,相关材料供应商有望受益。
开年以来,AI概念股一骑绝尘,成为最火爆的概念。DeepSeek成为市场中的“鲶鱼”,迫使主流大模型相继免费,ChatGPT放弃将o3作为独立模型发布,转而直接发布ChatGPT-5,马斯克也急忙发布Grok 3。
模型层、应用层,如同一条双螺旋曲线,交替引领市场。2024年属于应用层,如今这波热潮又将市场带回了2023年初。题材周期性变化,不变的是AI的确定性。All in AI已经变成了真切实际的行动。
AI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2月20日,有道发布了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全年经营利润1.5亿元,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今年以来,有道股价涨幅已超过40%,接连刷新自2022年3月以来的新高。去年至今,有道股价的区间涨幅已经达到313%。
最近两年,AI战略是有道的重中之重。凭借在垂直大模型等领域的突破,有道成为AI在教育垂直领域落地的代表,透过有道这份财报样本,可以更清楚地解析出企业发展的AI答案。
全年盈利、健康度提升,有道估值逻辑重塑?
AI战略进入深水期,有道的发展模式和估值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20年,面对在线教育风口,行业野蛮生长,增长才是主旋律。有道是典型的高投入、高增长模型。全年营销费用开支暴涨223%,营收暴增109%,当然也带来了17.5亿的历史最大亏损。
2022年,有道聚焦教育科技方向,业务呈现重研发、保增长、降亏损的模式。研发费用大幅增长63%,高于营销开支增速。同步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亏损降至7.3亿元。
最近两年,资本市场更加务实,盈利能力成为衡量公司健康度和长期价值的首要指标,有道走上了一条更务实经营的道路。2024年财报,无法再用上述两个模型概括。
首先,有道实现了正向利润,盈利能力有显著提升。全年经营利润1.5亿元,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第四季度,经营利润8420万元,同比增长10.3%,过去5个季度有4个季度实现盈利。
其次,有道的增长更具效率,ROI更高。2024年,有道实现56.3亿营收,创造了历史新高。高营收背后是相对较低的费用开支,有道的各项费用开支都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成功以更小的代价实现了更高的回报。
得益于更具效率的表现,有道经营健康度明显提升。四季度,有道经营性现金流入1.6亿元,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出同比大幅收窄84.5%。
基本面的持续好转得益于有道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业务的准确判断。有道不断向核心业务聚焦,结合自身DNA,发力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业务和产品。
仔细分析有道的三大业务线,目前有道的业务结构占比更加均衡。三大业务比例从2020年的7:2:1,变为如今5:2:3。目前,有道进入“学习服务+硬件+在线营销”三重业务齐头并进的模式,单纯用教育和科技都无法对有道的业绩形成合理评估。
在财报中,CEO周枫表示,“2024年,我们实施了聚焦战略,将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快速推进与对盈利目标相结合。我们正在推出「AI原生」战略,更全面地将AI整合到我们的业务线中。”
这段话需要结合过往关键时间节点的发言来看。2020年财报中,有道主要提及的关键词是“投入”“增长”,2022年,周枫的关键词变为“技术”“产品”“服务”。而2024年,公司直接将AI作为了重点。
毫无疑问,有道正在从教育科技公司向人工智能公司逐步转变。从投资侧看,AI的可能性和想象力更大,股价上涨的核心逻辑就是AI重塑了有道的估值。
不过,与教育和科技不同,AI的作用并不是直接货币化,而是以更隐性的方式发挥作用。
场景融合,助力AI价值最大化
有道的财报中,AI从来都不是孤立出现,而是与场景相生相伴。
分析各业务不难发现,有道的策略是将AI与各业务线深度融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推进与经营健康度、盈利能力的目标深度绑定。随着AI能力的提升,产品和服务体验同步丰富,最终释放发展效能。
AI与学习服务的融合,帮助有道的课程产品提升了服务体验。特别是个性化辅助、深度准确的解题思路引导等方面,AI解决了个性化、规模化、低成本这一不可能三角。大大提升了续报率、订阅量等关键指标。
四季度,有道学习服务实现6.2亿营收,其中,有道领世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有道小图灵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这两项业务的续报率都超过70%。AI订阅服务总销售额连续八个季度增长超过50%,全年销售额累计2亿以上,同比增长超过100%。
在线营销业务方面,AI助力提升在线营销效果,促进转化,进而获得更多客户。与依赖人的经验、粗颗粒的数据分析相比,AI能提供更有效果的参考。
四季度,有道在线营销收入4.8亿元,连续第8个季度同比增长。随着AI能力的提升,这项业务快速成长为有道第二大业务,并凭借高利润率特性,成为有道当前的现金牛。
硬件业务是AI能力落地的重要切入点。通过集成AI服务,智能硬件可以提升服务体验,进而与学习服务相辅相成。
四季度,智能硬件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词典笔净收入同比增长约20%。词典笔的大幅增长,是有道坚持大单品逻辑的成果体现,同时得益于Hi Echo、小P老师带来的AI原生应用体验。官方消息显示,有道词典笔累计销量正式突破1000万大关,而在2024年8月,这一数字为800万。
管理层在财报会上提出,“大模型不应仅仅作为附加功能存在,而应作为智能体,推动业务成果的实现。应该深度嵌入学习和工作流程中释放更高的生产力。”
有道坚持的是产业和大模型全面融合。AI之于有道的具体价值,是全面嵌入到各项业务,提升体验,优化效率,从而在高增长业务上快速拉开领先身位。这解释了有道财报中盈利水平提高、健康度提升、业务结构更完善的现象。
随着AI能力提升,与场景的融合也逐渐加深,最终将有道发展推向了在线教育、教育科技之后的第三个阶段——“AI+”阶段。
自研+拥抱开源,AI变革期的有道范式
有道的实践,对于处于变革周期的多数企业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比众多投入大模型基建的公司,有道最开始就锚定了场景应用为先的策略。在模型层,有道实现自研+拥抱开源“两条腿”走路。自研,能根据业务需要快速调优模型,保证部署的及时性。拥抱开源则是坚持“为我所用”,借最前沿的AI能力,为自身业务服务。
DeepSeek火爆后没多久,有道官宣了两项重要技术侧的动作。其一,推出国内首个输出分步式讲解的推理模型“子曰-o1”,并对外开源,14B小参数规模可复现OpenAI o1的单模型推理能力。其二,全面拥抱DeepSeek。有道小P、有道词典及翻译、Hi Echo、智能硬件、在线营销业务等核心产品全面接入。
在应用层,兼顾速度与全面性。依靠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有道几乎所有拳头产品和服务的体验。
垂类大模型“子曰”已经落地了十余款应用,在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速度极快。在拥抱DeepSeek后,有道第一时间做了场景化适配。有道小P推出基于DeepSeek-R1模型,落脚点是全科答疑和问答功能,以及即将于一季度上线的作业批改功能。硬件方面,有道推出AI答疑笔SpaceOne,借助大模型的无限问答,提供学科难题的深度答疑和个性化辅导。
在线营销业务方面,有道将利用DeepSeek能力,推出“AI广告优化师”。其他方面,DeepSeek接入慕课,提升AI助教和AI志愿填报能力;智云全面接入DeepSeek,升级QAnything及智能语音服务。
长期看,有道建立起了与场景应用紧密连接且能力持续进化的机制。任何能力更强的模型都可以为己所用,有道自身也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持续进化子曰垂类大模型的能力及场景耦合。
周枫曾在个人公号中提到,“如果单纯只堆模型能力不做终端产品,既会带来方向感的缺乏,也带来不必要的商业化的迂回。”显然,有道的做法既可以避免AI在模型层和应用层周期性波动,又可以跟上大模型技术迭代,并且保持业务健康度。这便是他所设想的“产模一体”“产模结合”的未来想象力。
2024财年,有道成功实现年度正向利润,同时又一次创造了营收新高。这是AI全面嵌入业务的成效,也是从这一年,有道AI场景化成效得以清晰体现。透过其可以看出,AI已经能在诸多层面为业务赋能,大模型的应用可以是更符合商业规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