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深度观察 | 同业担忧,基金费率调降,会否蔓延至银行理财?
①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通常是阶段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公布费率优惠期区间的产品,其优惠期结束后,费率自行恢复而无需公告。
                ②理财行业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需要自担亏损,但投资产生的盈利若大部分被银行收走显然不规范。未来,理财产品的超额管理费收取有望向公募看齐。

财联社1月25日讯(研究员 杨斌)公募基金的降费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的讲话又再添“一把火”。

1 月 23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用。

同业机构由此担忧,公募基金之外,费率调降潮,会否蔓延至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目前费率情况如何?据财联社梳理,目前固收类银行理财主要收取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费率行业平均水平分别在0.16%、0.02%、0.20%,已远低于公募债基。

临近春节,理财行业又掀起了“降费潮”。但业内研究人士向财联社表示,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通常是阶段性的促销活动,不影响理财公司的经营,比起目前理财产品经常调降的销售费率与固定管理费率,超额管理费是未来应调降的重点。

理财费率已远低于公募债基,降费是促销手段

从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比较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取的主要费用有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超额管理费以及理财产品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其他费用;与公募基金不同,银行理财较少收取申购费、认购费、赎回费,而主要收取销售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总体上,银行理财的固定费率要低于公募基金,特别是托管费方面。

1 月 23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用。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自2023年7月已起下调至不超过1.2%、0.2%。就债券基金而言,Wind数据显示,目前主动债基的管理费率约0.6%-0.7%、托管费率0.2%、销售费率约0.3%。

针对理财产品费率,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目前市场上存续固收理财产品初始销售费率均值约0.21%,最新销售费率在0.16%;初始托管费率约0.02%,最新托管费率也在0.02%;初始固定管理费率约0.24%,最新固定管理费率在0.20%。

从费率及其变化上,理财的费率已大幅低于公募债基的费率水平,过往行业整体调降过的幅度似乎也很小,未来是否还有调降的必要性与空间?

某理财研究人士表示,理财产品降费与公募基金产品降费的逻辑并不相同。基金降费更多的是在监管推动的金融行业改革下,降低投资者的基金投资成本,让机构更加关注投资者服务和回报。

而在银行理财费率已经较低的情况下,目前理财产品出现的“降费潮”等更像是一种促销手段,其更多表明的是理财公司自身的态度,往往与业绩达标情况相配合,在业绩达标较难的时间段大规模降费。

另外,作为以固收资产打底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利率的下行趋势给银行理财产品降费带来了契机。

普益标准指出,由于存款利率的下行,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银行的资金成本有望下降,这给银行理财降费腾挪出一定的空间。同时,存款利率下行导致存款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更多投资者希望将资产配置从存款利率转向理财产品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为了“迎合”投资者的的需求,理财公司趁势打出“降费牌”,增强其相关理财产品的竞争力。

降低销售费率是阶段性的,理财应调降的是超额管理费

近年来,理财产品阶段性的降费潮并不少见,甚至时常出现“0费率”产品。以近期银行理财掀起的春节前“降费潮”为例,调降的重点也是销售费与固定管理费。

图:信银理财某产品近日起生效的费率调整方案

(资料来源:产品公告,财联社整理)

图:去年杭银理财一款阶段性零服务费的产品

(资料来源:产品公告,财联社整理)

上述理财研究人士提醒,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通常是阶段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公布费率优惠期区间的产品,其优惠期结束后,费率自行恢复而无需公告。这一点时常被投资者所忽略,这也是上述理财产品行业整体的初始费率与最新费率变化不大的原因。

理财业内人士也指出,阶段性的费率优惠是公司规划内的营销活动,比如在“开门红”阶段吸引更多投资者。尽管大规模“降费潮”会迫使理财机构“内卷”,但总体上对机构的经营压力可控。

对于理财公司,普益标准认为,机构需要做好费率优惠和自身成本的平衡。管理理财产品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而投资管理费则是对机构投入成本的一种补偿,也是机构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因此费率并非越低越好。

上述理财研究人士认为,理财产品费率可供调降的地方在于超额管理费。公募基金不收取超额管理费,而理财公司收取的超额管理费比例偏高,大致在10%-100%。在理财行业净值化转型后,投资者需要自担亏损,但投资产生的盈利若大部分被银行收走显然不规范。未来,理财产品的超额管理费收取有望向公募看齐。

降费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有难度和苦衷。

某股份行理财子的产品部门负责人向财联社称,理财子公司作为管理人,收入主要就来源于管理费收入即中收,在一些重点产品上,会降费或阶段性降费,但全年的综合费率要把握好平衡,要考虑到对应的规模获得的收入,得完成行里规定的考核。

比起费率调整,普益标准认为,银行理财公司需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与投研能力,满足投资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理财需求,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有竞争力的收益才是理财公司实现长久发展的王道。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观察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