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阿里于2024年开始押注机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出手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两家企业; ②星动纪元由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孵化,清华大学通过华控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持有超6%股权。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张江,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前沿技术,不断孕育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质生产力。为调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张江科学城、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推出“新质生产力看张江”。
我们深入一线采访:张江的企业如何创业创新,活力四射;张江的产业如何向“新”而行,提“质”而上。
本期专访企业: 毕诺济(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毕诺济”)
《科创板日报》1月17日讯(记者 陈美)生物医药作为上海张江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这片科技创新的高地上,始终是创新摇篮的孵化器。
2021年,一家专注于肿瘤和自体免疫性疾病,开发新型T细胞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毕诺济(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毕诺济)选择在此生根发芽。
毕诺济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晓宁博士近日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张江是中国生物医药的摇篮,2007年回国以后,在张江见证了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
“张江有着国内最完整的细胞治疗产业链和人才资源,对于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来说,毕诺济可以在张江获得完整的上下游供应链资源。”
积累多年行业和科研,从新一代T细胞疗法再出发
作为创新细胞治疗的生物医药公司,毕诺济拥有强大的创始团队。
毕诺济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晓宁博士,拥有超过20余年的全球新药研发及临床开发经验。加入毕诺济之前,郭晓宁在跨国药企工作十余年,并曾担任纽福斯生物首席医学官和赛生医药研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公司全球研发从临床前到临床开发工作。
毕诺济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郭晓宁博士
毕诺济生物的另外一位科学创始人,是全球知名的免疫学家,董晨院士。董晨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现任西湖大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在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董晨院士做出多项开创性工作,定义了Th17和Tfh细胞的工作,被列入T细胞领域历史上的20个重大里程碑。
郭晓宁博士表示,去年2月FDA批准了一款治疗实体瘤的TIL疗法,这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TIL产品。而这款TIL疗法的T细胞没有经过任何改造和优化,却已经在实体瘤治疗上看到了不错的疗效。
张江作为国内最先上市两款CAR-T细胞药物的创新高地,毕诺济希望在这里出发,研究出新一代T细胞疗法。
郭晓宁博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毕诺济要做的新一代T细胞疗法,是对T细胞进行改造。“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更好解决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时的耗竭问题,从而增强T细胞杀伤肿瘤效果,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聚焦TIL赛道,创新靶点成TIL改造手段
在T细胞疗法的创新优化上,公司科学创始人董晨院士的实验室数十年聚焦T细胞研究,积累了多个创新靶点。
“这些靶点能够有效提升T细胞杀伤效果,增加T细胞干性。”郭晓宁博士谈到,也正是有了这些创新靶点,它们在公司得到了很好的科研成果转化。
郭晓宁博士表示,T细胞的优化和改造,需要创新靶点的支撑。“在早期立项上,毕诺济节约了很多时间,直接通过科技成果转发,应用于T细胞的基因编辑中,从而加快临床开发的时间。”
同时,在产学研方面,毕诺济也有优势。目前,公司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仁济医院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科技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医院的临床资源,实现技术与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生产工艺开发上,毕诺济打造了4大核心技术平台,来助力优化、改造TIL细胞。其中,自行开发的独有FOST工艺平台,通过大量的工艺优化,可以极大的缩短TIL的培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并富集杀伤能力更强的T细胞。
郭晓宁博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研发到工艺、再到生产和产品,每一步都有很多创新和改良去做。
“特别是在生产阶段,如何更好更快地提升TIL肿瘤的样本,把T细胞富集、扩增出来,将生产工艺优化,推进产品落地是每个细胞治疗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方面,毕诺济研发了FOST等核心工艺平台,目的是通过精准基因编辑手段,提高T细胞的杀伤力和持久性。同时,通过靶细胞模型,实现药效评估和细胞疗法的特异性评估。再者,根据生物信息计算平台,持续优化和开发新工具,开发针对肿瘤和自体免疫性疾病的创新细胞疗法。
截至目前,成立仅3年的毕诺济,已有2条管线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其中一款是增强型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产品,另一款是新一代基因编辑TIL产品。此外,还有一款工程化的Treg产品已经完成临床前概念验证。
接下来,毕诺济将全力为临床和生产作好准备。随着毕诺济2025年申报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开展注册临床试验,郭晓宁博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毕诺济计划建立更大的GMP车间,以满足生产需求和提升生产能力。
毕诺济小试车间
目前,毕诺济已与博腾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博腾生物将为毕诺济生物提供基因与细胞治疗多条研发管线的CDMO服务。毕诺济致力于和多家行业领先的CDMO、CRO公司的合作,这种合作将加速毕诺济在生物技术领域工艺平台的建设,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生物医药行业起伏之下,需要练好内功
从郭晓宁回国时的2007年,到毕诺济成立时的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均比较火热,可谓是行业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一级市场,2021年生物医药领域的融资数量高达370起,增长了18.9%,过亿元融资超过90%。
然而,这几年风口变化,生物医药赛道处于“较冷”状态。对于此,郭晓宁坦言,现在整个环境较冷,行业也受到一些挑战。“但越是逆境时期,越需要行业中的人练好内功。”
郭晓宁博士相信,只要把产品做好,体现出科学价值、临床价值,以及未来潜在的商业化价值,毕诺济与研发的产品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同时,市场上BD授权出去的管线也变得非常火热。郭晓宁博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一些大的交易都是跨国合作,而BD授权的交易额已经高于资本市场融资,这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这也侧面说明中国的医药行业其实是有很多具有临床价值的资产的。”
对于CGT(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行业的市场未来,郭晓宁博士表示:第一,细胞治疗的公司一定要坚定实行“走出去”策略,积极开拓海外支付能力较强的市场。
第二,发挥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实现从生产耗材到设备的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毕诺济已经通过多方面的优化,将生产成本降为了原有成本的三分之一。
第三,未来细胞疗法需要积极解决国内支付端的问题。比如通过医保+商业保险+惠民保的形式,扩大细胞疗法的可及性,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最后,郭晓宁博士透露,随着部分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毕诺济将展开新一轮融资。“相信在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下,毕诺济和张江这片热土将焕发活力,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