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一项临时最终规则(IFR),拟对两类高端科学仪器加强出口管制; ②目前我国高端质谱仪器及流式细胞仪产品仍依赖进口。
《科创板日报》1月16日讯(特约记者 高青 记者 徐红)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了一项临时最终规则(IFR),拟对某些科学仪器实施有针对性的出口管制,包括高参数流式细胞仪(high-parameter flow cytometer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某些质谱设备(mass spectrometry)。
《科创板日报》记者发现,质谱仪、细胞仪等都是实验分析仪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因此目前仍严重依赖进口。
受该消息影响,16日A股相关公司逆势走高。截至收盘,莱伯泰科(688056.SH)报31.63元/股,涨超12.4%;聚光科技(300203.SZ)报16.85元/股,涨9.63%;禾信仪器(688622.SH)报61.13元/股,涨6.26%。
▌美拟限制两类科学仪器出口
公开资料显示,BIS是美国政府负责出口管制和相关政策执行的重要机构,通过管制敏感技术和产品的出口、再出口和国内转让,防止敏感物项落入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实体或个人手中。此前这一部门就曾多次将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 等管制名单,限制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出口和贸易往来。
BIS表示,此次这些特定的科研设备被加入禁令名单,是因为它们能够“生成高质量、高内容的生物数据,且对促进人工智能和生物设计工具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两类高端仪器可用于健康、气候变化、能源、食品和农业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但也有可能被用于国家安全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比如开发军用应用程序如人体性能增强、脑机接口、仿生合成材料及潜在的生物武器。
因此,为了应对此类潜在威胁,BIS决定加强对这些设备的出口管制,并就这一项临时最终规则向公众征求意见。
据公开信息,高参数流式细胞仪能够同时测量单个细胞或颗粒的多种特征,可以说是“微观世界的解码大师”,而液相色谱质谱仪用于阐明和量化未知生物分子结构、表征分子并辅助研究分子相互作用,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国产力量如何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类科学仪器在国内目前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进口品牌占据市场绝对的统治地位。
据众成数科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流式细胞仪产品采购数量为438台,采购金额为4.17亿元。主要品牌及金额占比为碧迪(42.11%)、贝克曼(25.15%)、安捷伦(10.45%)、厦泰生物(6.84%)和博达(3.2%),其中前三品牌合计市场占比达77.72%,碧迪与安捷伦均为美国品牌。
在质谱仪相关市场,国际巨头更是稳稳占住了市占率靠前的排名。SDI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质谱仪市场主要参与者为沃特世、丹纳赫、布鲁克、安捷伦、赛默飞、岛津等公司,这些公司占据了全球近90%的质谱仪市场份额。
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校院所大型质谱仪器中97.9%为进口仪器,国产仪器数量仅230套,占比2.1%,超七成的质谱仪器来自美国。
“不只是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国内整个产业生态也不成熟,包括材料、工艺设计、精密加工、高精度的元器件和核心器件都是卡点,需要大家一个个地去攻关”,一位医药器械从业者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为加强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制造,国家有关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规划纲要,包括在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开发高端影像诊断装备,攻关突破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高性能生化分析装备、免疫分析仪、质谱分析设备等。
业界亦加大了研发布局。上市公司中,聚光科技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质谱、色谱、光谱等产品梯队,成熟掌握了四极杆、三重四极杆、离子阱等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莱伯泰科则更专注于实验室质谱仪,其自主研发的质谱仪系列产品首次实现国产质谱仪在半导体行业芯片生产线上的应用。
禾信仪器同样深耕质谱设备领域多年,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21年9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时,被称为“中国质谱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