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截至1月27日收盘,银华基金旗下的新经济ETF上涨9.98%居当日首位; ②此前大涨的跨境ETF集体下跌; ③当日货币型与债券型ETF,沪深300ETF被机构资金青睐,散户更偏好双创类ETF。
财联社1月15日讯(记者 周晓雅)过去一年,公私募市场规模背道而驰。
1月15日,中基协披露了2024年12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与高歌猛进的公募基金市场截然不同。2024年全年,私募基金市场上的管理人数量、产品数量、规模三者均缩水。
前六大辖区中,深圳辖区的私募家数缩量最显著,上海辖区的私募规模的下滑尤为突出。下滑的背后,监管趋严成为近年私募市场的真实写照。不过,在2024年12月,私募市场又见暖意,新备案产品数量、规模明显回温。
2024年私募基金管理人、产品数、规模均缩水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03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4.42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9.91万亿元。与2023年底,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减少了1336家,管理基金数量和管理基金规模则分别减少8924只、0.67万亿元。
具体到各不同类型的私募管理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缩量最显著,截至2024年底,仅有12083家,较2023年底减少了810家。
此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从2023年底的8469家,减少至2024年底的8000家,减少了469家。而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和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分别在2024年减少了2家、55家,至2024年底的7家、199家。
深圳辖区私募家数缩量最显著
分辖区来看,2024年12月末,前六大辖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除深圳)、浙江省(除宁波)、江苏省管理人数量总计占比为72.24%。
从绝对值来看,上述六大辖区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均同比减少。深圳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在2024年减少了293家至3107家,是上述辖区中管理人数量缩量最显著的,因此,管理人数量占比也下滑至15.31%。
另外,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在2024年减少了265家、205家,2024年底的3310家、3768家。不过,从数量占比来看,上海市的占比同比提升至18.57%,北京市则有所下滑。
浙江省(除宁波)、广东省(除深圳)、江苏省等3个辖区2024年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分别为1620家、1624家、1227家,依次较2023年底减少83家、55家、44家。不过,这3个辖区的管理人数量占比均同比有所增长。
上海辖区规模占比下滑
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变化的同时,规模占比也出现变化。上述六大辖区至2024年底的管理基金规模总计占比为74.99%,同比稍有提升。
上海市仍是规模占比最大的辖区,截至2024年底规模为4.96万亿元,占比24.91%。但与2023年底相比,规模减小2061.45亿元,占比也有所下降。
跟随其后的是北京市,该辖区出现规模同比减少但占比提升的情况。截至2024年底,北京辖区私募管理基金规模为4.63万亿元,同比减少205.33亿元;但占比由2023年底的22.60%抬升至2024年底的23.26%。
深圳市、江苏省、浙江省(除宁波)等3个辖区截至2024年底管理规模分别为1.96万亿元、1.13万亿元、9541.18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1848.09亿元、133.61亿元、588.92亿元。
广东省(除深圳)则是这六个辖区唯一出现规模逆势增长的。截至2024年底规模为1.29万亿元,占比为6.49%,规模同比增加19.24亿元。
12月新备案产品规模环比增超九成
从12月的新备案私募情况来看,2024年12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1351只,新备案规模701.49亿元。
相比2024年11月,新备案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增加了547只、339.05亿元,增幅分别为68.03%、93.55%。
其中,规模的增量主要来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24年12月新备案规模325.83亿元,环比增加151.66亿元。产品数量也相应增加了104只。
此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新备案规模分别为211.14亿元、164.52亿元,环比增加99.59亿元、8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