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 ②该装置可模拟“人造太阳”内部等离子体粒子流冲击环境,一次可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 ③券商研报指出,上市公司多以某一环节产品设备供应等方式参与核聚变产业链。
《科创板日报》1月3日讯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河北涞源两地进行五次发动机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一日五试”。
所谓试车,是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种类多达几十种,会贯穿发动机研制前后的各个阶段。据悉,此次试车对象包括火箭主推发动机、上面级发动机,以及姿轨控发动机等,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试产品包括一款上面级氢氧发动机,试验考核了发动机整体协调性并获取了性能参数。
氢氧火箭发动机是以液氢、液氧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是运载火箭最为关键的分系统之一。其相较于传统火箭发动机具有更高热效率、更大功率密度、结构简单、成本优势等特点。可以说,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不断改进提高,是各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期以来,我国在火箭发动机研试领域频频取得进展:
2024年12月17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220吨级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在河北涞源试验中心进行了首次整机试验,标志着我国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试验能力正式形成。
近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研制的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完成了长时热试验,突破了氢氧旋转爆震燃烧室热防护技术,验证了长时工作下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方面表示,未来还将进行深空探测、重型火箭等多型发动机的研试工作。与此同时,我国民营火箭公司在研试工作方面也有众多布局。
中信证券指出,根据各家民营火箭公司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数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在2025年进行中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测试,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均计划于2025年首飞。
该券商进一步强调,2025年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若民营航天公司火箭试验成功,将有望参与到中国星网+G60星座的发射服务中,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迎来突破。
民银证券认为,我国在实现高密度商业卫星发射基础设施(卫星制造、火箭研发、发射场建设)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同时国家和地方层面对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促进政策频出,因此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我国卫星发射及卫星组网建设的爆发期,商业航天即将迎来黄金时代。